加拿大歷史上的「文化滅絕」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2015/6/16報導

1880到1990年代間,加拿大政府強迫15萬原住兒童進入寄宿學校,旨在讓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孩子們的語言、文化和身份認同都被剝奪。同時,許多受到身體、精神折磨、性侵,甚至喪命。經過長達數年的調查,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六月初公布報告,稱這是「文化滅絕」、加拿大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篇章」。

渥太華市中心一家酒店的多功能大廳。我見縫插針,穿過裏三層外三層的等候人群。大廳裏至少有好幾百人,包括從前寄宿學校的學生,他們被稱為「倖存者」,一些人已經上了年紀。同時,還有許多記者小組。

這起事件將向全國各地直播。原住人為主角的故事吸引加拿大舉國上下的關注,這樣的事並不多見。

現場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聆聽盼望已久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報告。
這一刻是長達七年的調查結出的果實,但是,許多倖存者已經等了好幾十年,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許多人對曾經遭受的欺凌深感恥辱,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包括家人、朋友,直到委員會的人來到家門口……委員會的調查至少讓他們開始走上心靈癒合之旅程。

而調查本身則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一段漫長崎嶇的探索路。三位委員足跡遍布數百社區,行程成千上萬英里,他們甚至曾經親自前往北冰洋邊兒上加拿大最偏遠的地區,傾聽一段又一段受虐待、受凌辱的故事。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調查人員的工作都是殘酷無情的,體能上要有極大的付出,情感上要經歷深重的折磨。現在,他們收集到了證據,加拿大即將面對一個清醒時刻。
委員會主席、著名的原住人法官馬里·辛克萊爾(Murray Sinclair)站起身來走向講台,立刻大廳內一片沉寂。他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嚴、很受人尊重。心中承載著這麼多悲哀的故事,他一頭白髮好像更白了。

辛克萊爾作了自我介紹,房間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穿插著口哨、歡呼聲。這樣的歡迎通常都是留給完成艱巨任務、凱旋而歸的英雄的。
辛克萊爾法官將寄宿學校時代稱作加拿大歷史上「最黑暗、最令人不安的一個篇章。」他開始宣讀自己的調查結果,聽上去其實更像是一個控罪清單。
他說,一個世紀期間,七代兒童「被剝奪了家庭之愛、自尊以及……身份認同。」辛克萊爾法官嗓音深沉、洪亮,他指控加拿大政府和教會試圖「從地球表面消除一大批偉大、自豪人民的文化和歷史。」
他說,(寄宿學校內)存在「歧視、剝削、各種各樣的身體、性、精神和感情上的虐待與折磨。」
很明顯,他的一番話引發了在場一些人的童年回憶。我身邊有人開始流淚、抽泣、甚至哽咽。支助人員送來紙巾、水杯。看起來,人們好像並不僅僅是聚在一起聽報告,而是經歷一起集體感情釋放。
然後,就用兩個字,辛克萊爾法官宣佈了自己的判決:「文化滅絕」(cultural genocide)。
大廳裏再次響起震耳欲聾的掌聲。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盼望已久的確認,但是,對許許多多加拿大人來說,這卻是令他們深感困惑的新聞報道。難道,加拿大人不是熱愛大自然、親切善良嗎?辛克萊爾法官向他們揭露出了加拿大人曾經黑暗的那一面。

不過,更加悲劇性的一則發現,辛格萊爾法官決定留給自己的同行來宣讀。在寄宿學校,6000名兒童由於營養不良、疾病等原因喪生。這只是有據可查的數字。這位調查委員還說,許多文件都被銷毀了。學校當局顯然很少顧及孩子的家人,許多家庭從來沒有收到女兒或是兒子去世的消息。
很多情況下,死去的孩子就被埋在學校裏。調查委員形容這些學校「有公墓、沒有操場」。

她還說,「知道的事,就再也沒法不知道了。」

辛克萊爾法官指責寄宿學校體制要為今天原住人社區混亂、貧窮負責。這樣的社區犯罪率更高、癮君子更多,失業率更高,人們受教育和健康水平都低於平均值。

真相大白天下,該談如何和解了。辛克萊爾法官列出94條提議,其實也就是真正和解的前提條件。不過其中之一是要求羅馬天主教宗正式道歉。因為許多寄宿學校都是天主教會開辦的。大多數提議是敦促加拿大政治領袖承諾消除原住人和非原住人之間的鴻溝。

迄今為止,政府只同意了一條。但是,反對黨已經表示,如果當選的話,將實施所有提議。很明顯,大選接近了。

一項關鍵的要求是,歷史上這一恥辱篇章將成為所有加拿大學校的必修課。毫無疑問,學生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關鍵日期是:今天,辛克萊爾法官讓加拿大人正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