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是失言,而是政黨失職、傷害民主–柯文哲事件記者會

民主平台記者會新聞稿請見此連結

以下為本會代表現場發言稿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
和解不是建立在對歷史的誤解上
自從柯文哲發表讚許蔣經國晚期統治典範的言論出爐後,已經有很多文章陸續拆解蔣經國神話,也有人列出重大政治案件來說明蔣經國統治後期,民主化運動如何遭到重挫,無數人民犧牲生命與自由。而公民團體也早在抗議聲明中指出,問題不但出在他的歷史認識是貧乏而且去脈絡,更在於柯文哲用「功過相比」來評價歷史的方式是錯的,白色恐怖下犧牲了「人的生命與自由、社會的集體噤聲、公共領域的貧瘠」與他讚許的「政商關係乾淨、吏治清明」是兩種不可共量的典範,根本無法互相比較與化約。但面對反彈,柯文哲仍然堅持他對蔣經國統治晚期「功大於過」的評價,認為台灣社會不該用貼標籤的方式來看事情,還說外界討論蔣經國跟中邪一樣。

這樣的台北市長參選人,面對台北市到處都有承載歷史傷痕的地點,我們能想像他如果當選,難道要去義光教會對著林義雄說,林宅血案確實造成傷害,但是蔣經國晚年功大於過?我們能想像他在陳文成基金會,在陳文成的手錶前,告訴陳二姐,陳博士死了我很遺憾,但是蔣經國功大於過?更不要說台北市政府主管眾多白色恐怖重要遺址,而蔣經國自五零年代以來作為台灣主管情治機關的情報頭子,與這些遺址密不可分,我們要問,柯文哲「市長」的歷史觀是什麼?他要在槍斃政治犯的馬場町紀念公園、在介壽公園的白色恐怖受難者紀念碑、在六張犁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紀念公園,告訴政治犯跟家屬,把你們的父母送進大牢、讓整個家庭受苦、在這裡槍斃你們同學師長的蔣經國功大於過、利大於弊嗎?

這種把寶貴的生命、自由、台灣社會發展的可能性,拿來天平上跟官員清廉相秤的價值觀跟評價方式,跟馬英九每年參加二二八紀念儀式,又去慈湖謁陵後說蔣介石功大於過,有什麼差別?如果選舉要檢驗候選人的價值與理念,我很希望知道在傷痕歷史認知上,在民主、人權價值上,柯文哲跟馬英九有什麼差別?

轉型正義的目標:在真相的基礎上追求社會和解
回到今天的主題民進黨。首先是柯辦發言人、民進黨籍市議員簡余晏跟柯文哲一樣,都以藍綠和解來回應公民團體批評。簡余晏說2014已經是藍綠和解年,柯文哲也說不要社會分裂、要藍綠和解,這似乎在暗指,談獨裁記憶、談轉型正義就是在挑動藍綠對立,我們很疑惑地發現,宣稱超越藍綠的第三勢力,論調卻跟保守派或前威權統治者抵抗轉型正義的論調一模一樣。我要問民進黨,是否同意這種對轉型正義的定調與認知?民進黨如何看待黨籍民代、黨支持之參選人的理念?你們同意這種跟國民黨無異的歷史觀嗎?

最後我要強調,轉型正義象徵著民主化後的社會,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往,不同群體可能有著歧異的歷史記憶與經驗,但藉由各種機制如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或司法審判,去調查歷史真相、對加害體系成員責任進行釐清、追究或檢討,而欲決定邁向未來時,這個政治與道德的共同體,要推崇與肯認的是什麼樣的價值。過程中涉及部分成員過錯的辨識與檢討,必然引發該群體及支持者的不快,從來就是政治與道德的難題,但也是民主社會無從迴避的課題。否則就像台灣廣大的政治受難者一樣,補償金領完,卻只能說不知道歷史真相何在?要跟誰和解、如何和解?

轉型正義面向過去,是為了追求社會共同的未來,即柯文哲與簡余晏所謂的社會和解,但和解這個艱難的民主工程,是透過制度安排人為建立、追求的成就(accomplishment),而不是時間流逝自然能得到的結果,更無法只建立在柯文哲團隊的空泛口號上。民進黨中央面對「實質提名」的柯文哲,與各派系進駐支援的輔選團隊,應該向社會闡明,你們的歷史觀、對轉型正義的看法到底是什麼?你們支持柯文哲團隊保守、既不民主、也不進步的轉型正義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