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速公路:希特勒編造出來的神話
資料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2012/8/5報導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以為,德國的高速公路是納粹的發明,並且通過修建高速公路解決了德國的高失業率問題。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歷史謊言。
阿道夫·希特勒用力把手中的鏟子插入沙土堆裡,他旁邊簇擁著一大群士兵,其中一人拿著照相機,他的任務是記錄下元首給一段新修高速公路開工,鏟下"第一鏟"的鏡頭。這是當時傳遍全國的一個經典畫面。尤其是在那些正在修築"帝國高速公路"的地方。
塑造這樣的畫面目的只有一個:讓全國民眾都知道修高速公路的事情。
這是一個罕見的轉變,因為就在幾年之前,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納粹)的大部分成員還在和共產黨一起破壞"僅限汽車行駛街道"的建設工作。"僅限汽車行駛街道"是當時對高速公路的稱呼。納粹分子宣稱,這一工程"只服務於貴族和猶太人大資本家及其利益",並且拒絕參加為高速公路融資的進行政治磋商。直到希特勒1933年掌權之後,納粹才發現高速公路可以為其所用。
在1929年之前,德國的高速公路建設在經濟危機和缺乏資金的背景之下舉步維艱。大規模失業、超級通脹和一戰戰後賠款讓德國奄奄一息。只有時任科隆市長阿登納(二戰後任聯邦德國總理)在1932年成功籌資建設了首條沒有交叉路口的高速公路,路線是科隆至波恩,也就是現在的A555號高速公路。當時這條公路的長度是20公里,最高限速為每小時120公里,而當時大部分汽車的時速只有60公里而已。科隆及周邊地區那時是汽車交通最為繁忙的地方。公路開通才半年,接替阿登納掌權的納粹就將這條高速公路降級為地區公路,目的很簡單:將修建首條高速公路的功勞竊為己有。
希特勒到處都要"插一槓"
早在1909年,鍾愛汽車的工業家和名人們就開始共同努力建造一條讓汽車暢行無阻的公路,不用再和馬車和行人爭道。1913年,柏林開始建造"汽車交通和練習道路"(AVUS)。原本計劃修建17公里,但最後由於資金不足,只修了10公里。第一次世界大戰打斷了施工進程,1921年之後,這條道路主要用來測試速度越來越快的運動賽車或者舉行摩托車賽事。
1926年成立的一傢俱樂部致力於修建一條縱穿德國全境的公路,從漢堡出發經過法蘭克福直達巴塞爾。這一名為"HaFraBa"(來自三個城市名稱的縮寫)的倡議起初遭到了納粹的抵制,在希特勒掌權之後,卻部分接受了該工程計劃,而該俱樂部的名稱也被改為"帝國高速公路籌備協會"。
民眾出行應更為便利
當代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只是搭上了當時世界範圍內出行便利改善趨勢的順風車而已。不過,他確實意識到,可以利用這個起初並沒有太大意義的計劃,綁架整個國家,並穩固自己的權力。因為有一點很明確:只有很少數的德國人當時能買得起汽車,並開上新修的高速公路。納粹宣傳機器於是承諾改善人民的出行便利,不僅是有錢人,而是廣泛的民眾可以有機會出門旅行。於是"大眾汽車"的想法誕生了。此外,德國帝國鐵路在希特勒的施壓下,在首條高速公路上開通了大客車快速專線。
希特勒下令,每年要有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完工。1934年,他宣稱"就業戰役"已經打響,並宣布將減少失業人數。高速公路建築工程將創造至少60萬個工作崗位,但事實是,即使在施工最高潮期間,揮鎬舞鏟的施工工人也僅有12萬人。與高速公路的建造相伴隨的是疾病、死亡、飢荒和困苦,還出現過罷工。罷工領袖被送進了集中營。而公眾對這些都一無所知。
高速公路的神話
在此後的幾年裡,越來越多的人在日益興旺的軍工產業裡找到了工作。這才是失業率下降的真正原因,而非高速公路。在戰爭年代裡,被強迫前往修建高速公路的囚犯和猶太工人人數不斷增加。而此前的修路工人則投入了戰爭。1941年只修建了3800公里高速公路。在1941年至1942年間,幾乎全部停工。從1943年秋季開始,由於汽車流量實在太少,高速公路甚至向自行車開放。
納粹宣傳機器在許多年裡都維持著高速公路的神話,並且獲得了極大成功。即使施工早已停止,電影和照片中依然不斷出現工人前往高速公路路段的景象。"高速公路修築大軍"的畫面深深刻印在整整一代德國人的記憶中。納粹確實達到了他們所希望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