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白色恐怖受難者 海島演劇《愛的記號》

1963年台灣處於戒嚴時期,22歲的陳新吉,被人銬上車帶進黑牢刑求,在絕望之下,作為基督徒的他禱告,突然聽見一個聲音:「你別怕,你身上的苦難,是我愛你的記號。」這聲音支撐他活下來。海島演劇將陳新吉故事改編成舞台劇,推出《愛的記號》,將於本週末在台北首演,紀念這段歷史的傷痕。

現年75歲的陳新吉表示:「我說的雖是個人經歷,但卻是整個白色恐怖時期的縮影,我要幫那些不敢發聲、無法發聲或來不及發聲的受難者們說話。」導演林志遠表示:「陳新吉的故事,是歷史課本不會出現的內容,但卻真實存在,用戲劇手法演出來,有助於看見這段歷史。」

陳新吉曾在2013年出版回憶錄《馬鞍藤的春天》,「我曾和當年的牢友約定過,誰活著出去,就把這些事情帶出去給更多人知道。」陳新吉表示,當年只是和好友在春節聚餐,席間有一名同學叫江炳興,是陸軍官校學生,在學校組織自治互助會,被政府視為是叛亂政府份子,毫不知情的陳新吉因而被捲入。

陳新吉表示,刑求的痛苦難以想像,「鞭打、讓我們戴高頻率耳機,或是用濕毛巾抽打下體,連續48小時不吃飯、不喝水,疲勞詢問下,看到日光燈都是紅色的。」真正出獄後已是27歲,親友怕受到牽連都躲得遠遠的,「連我三個哥哥在台電上班,怕丟掉工作也不敢跟我說話,只有我媽媽到處找我,找得精神都崩潰了,連我也不認得,想到就很難過。」

帶著政府註記的白色印記,陳新吉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台北橋到處打零工,清潔工和抬棺材他都做過,而眾叛親離、被社會拒絕的狀態,也令陳新吉一度絕望地想自殺,「我到竹南要跳海,慢慢走入大海的同時,突然抬頭看到落日的晚霞,啊!怎麼這麼美?也許這是上帝的旨意,告訴我要像落日一樣燦爛,勇敢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所以我就活到了現在。」

陳新吉表示,這段苦難他選擇以寬恕的方式面對,「上一代的苦難是下一代的祝福,揭露這些傷口需要勇氣,而我願為所有的受難者勇敢。」《愛的記號》將於8月27、28日於台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並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常美、蔡焜霖、陳欽生和陳中統在演出後座談。

帶著政府註記的白色印記,陳新吉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台北橋到處打零工,清潔工和抬棺材他都做過,而眾叛親離、被社會拒絕的狀態,也令陳新吉一度絕望地想自殺,「我到竹南要跳海,慢慢走入大海的同時,突然抬頭看到落日的晚霞,啊!怎麼這麼美?也許這是上帝的旨意,告訴我要像落日一樣燦爛,勇敢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所以我就活到了現在。」

陳新吉表示,這段苦難他選擇以寬恕的方式面對,「上一代的苦難是下一代的祝福,揭露這些傷口需要勇氣,而我願為所有的受難者勇敢。」《愛的記號》將於8月27、28日於台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演出,並邀請白色恐怖受難者張常美、蔡焜霖、陳欽生和陳中統在演出後座談。

資料來源:獻給白色恐怖受難者 海島演劇《愛的記號》,中時電子報,2016/8/25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825005431-2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