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前獨裁者李承晚銅像重新被豎立

資料來源:本會綜合外電報導

在韓國保守團體「韓國自由基金會」(Korea Freedom Federation)的運作下,五十年前被革命學生推倒的前獨裁者李承晚銅像,在八月底又重新豎立在首爾的南山(Namsan)公園內。

這座銅像在1960年的四一九運動被抗議群眾推倒後,幾經轉手被民間人士買下,但並未妥善保存,以至於曾有媒體在2008年造訪時,發現銅像積滿灰塵且開始生鏽。李承晚的養子表示,雖曾數度動念購買,但因賣價太高而作罷。後來保守團體自由基金會號召民眾捐款,加上基金會撥出的經費,終於完成這些李承晚擁護者的心願,讓韓國國父的銅像重新豎立在首爾天空下,並且距離五十年前被推倒的原址不遠。

當天出席揭幕儀式的賓客冠蓋雲集,包括國會議長朴熺太(Park Hee-tae)、前總理李洪九(Lee Hong-koo),以及即將卸任的美國駐韓大使凱瑟琳史蒂芬斯(Kathleen Stephens),當然還有李承晚的家屬。主辦單位宣稱,這座銅像象徵著國家的團結、自由與富庶,以及當代南韓歷史的光榮和正確。

不過現場同時集結的抗議者則有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百多位來自市民團體的群眾,疾呼要求撤除銅像,尤其自由基金會是每年領取政府補助的民間團體:「納稅人的錢不應該被用來表揚破壞民主價值的獨裁者。表彰李承晚的舉動,破壞了革命者們犧牲換來的民主價值」。

如同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一樣,韓國社會對李承晚也仍然留存著分裂的歷史記憶,在保守派眼中,李承晚是推動韓國獨立,並為經濟改革提供基礎的國父,即使執政晚期雖有毀憲獨裁,仍功大於過。但進步陣營當然無法接受這樣的說法。

四一九革命李氏遭推翻下台,結束其十二年的長期統治後,國內「去李承晚化」的浪潮並未止息,曾經巍然聳立在大學校園內的銅像全被拆除,例如大田培才大學內的銅像更曾二度遭到拆除。1987年學生們第一次撤掉銅像。1990年銅像重立,但在學生們強烈抗議後,校方在1994年自行撤除銅像。甚至連李承晚所建立的仁荷大學,其銅像也在1984年遭學生拆除。

校園之外留下的威權遺跡也寥寥無幾,釜山的龍頭山公園名稱即是一例。1955年為紀念李承晚80歲生日,公園以李氏之號改名為「雩南公園」,但四一九革命運動後立刻改回原稱「龍頭山公園」。李承晚執政時,印在10多種貨幣上的李氏頭像,也在1962年左右大部分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