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國際人權影展影片評介:「皮諾契案件」
作者:吳乃德
1970 年 9 月,智利左派政黨領袖阿葉德在民主的總統選舉中獲勝。當時美國尼克森政府的國務卿季辛吉說:「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一個國家成為馬克斯主義國,只是因為它的人民不負責任。」而當時的智利卻是全中南美洲最多元,最富民主傳統的國家。防止阿葉德執政於是成為美國(或至少是尼克森和季辛吉),最迫切的「外交」任務之一。
然而,要製造軍事政變來推翻阿葉德政府卻有一個障礙:陸軍總司令兼參謀總長史耐德將軍,一個受尊敬的民主主義者。要製造軍事政變首先必須剷除一向遵守憲政體制的史耐德將軍。季辛吉於是命令中央情報局提供美鈔、機關槍、催淚彈給智利軍人,經過兩次不成功的行動,終於在第三次行動中成功地謀殺了史耐德將軍。兩年之後,季辛吉的智利政策也獲得勝利:阿葉德政府為皮諾契將軍所領導的軍事政變所推翻。
在皮諾契將軍 17 年的獨裁統治下,至少三千智利公民被屠殺或失蹤,更多的人被刑求、強暴、然後監禁。在這部紀錄片中,導演谷茲曼不用旁白,而是用九個女人的敘述,呈現了這段時期的歷史。其中有母親,她將兒子的相片掛在胸前,稱他為聖人;有妻子,每天為失蹤的丈夫準備行李;有在監獄中被強暴者,有陰道被電擊者。這些人的親身敘述穿插著挖掘失蹤者骸骨的畫面。很少的旁白,沒有擅情;導演冷靜地帶領觀眾回到那個時代。
關心拉丁美洲政治的人對谷茲曼應不陌生。他從西班牙讀完電影學回到智利的時候,剛好是阿葉德執政的開始。他原先的目標是記錄這段令人興奮的歷史,歷史的意外轉折卻讓他的作品成為哀傷的控訴。他的膠捲經由瑞典外交官的協助偷運出國,然後剪接成為那個年代最重要的紀錄片:「為智利而戰」(Battle for Chile)。
民主化之後,皮諾契所犯的罪刑一直沒有受到追訴。一直到 1998 年他在英國看病的時候,一位西班牙檢察官才以滅絕、刑求、恐怖主義之罪名,要求將他引渡受審,法理基礎是違反人道的罪行得以在全世界任何法院起訴。英國法院於次年根據「聯合國反刑求公約」,同意了引渡的要求。可是內政部卻以健康理由於 2000 年釋放了皮諾契。
起訴雖然沒有成功,可是「皮諾契案件」對全世界的人權工作者都是一個鼓舞。事實上這項起訴也是他們二三十年努力、共同合作的結果。這個案件在智利和阿根廷也引起甚大的迴響:許多獨裁政治時代的加害者,不是被起訴就是成為公共檢討的目標。而對凌虐同胞的獨裁者而言,這個案件也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先例。
(作者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