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國際人權影展影片評介:台灣不會忘記─〈火線任務─台灣政治犯救援錄〉
作者:林世煜
檢察總長先生,我非常關心賀南德茲一家人遭到司法警察迫害的情形。
我呼籲當局保證賀南德茲一家人,不會再受到刑求或虐待,
應該立即起訴或釋放。也呼籲當局保證,以刑求逼供所取得的自白,不得當做證
據。
二OO七年九月中旬,在青輔會「台灣青年國際參與」獎項的贊助下,「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幾名青年志工,帶著一面「台灣不會忘記」的大橫條幅,到日本進行一個月的見學之旅。參訪以戰爭、人權、和平為主題的紀念館;並沿途拜訪在六、七O年代,參與台灣政治犯救援的人權工作者,以及各地的人權團體。
回國之後,這一群青年呼朋引伴,加入「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經半年審核,正式成為第 32 小組。在本片的結尾,小組圍著基金會的長桌,正給那位檢察總長先生寫請願明信片。
看陳麗貴導演的〈火線任務〉,樂聲響起,特寫手部持刀削刻蠟蠋,自那一剎那,影像聲音匯成熱流,緩緩犁過心版。觀者被彌平,心無旁鶩;又被淹沒、覆蓋,滿滿的漲起來。
「台灣自救宣言」,宗像隆幸、彭明敏脫逃出境;「台灣政治犯芳名錄」,蔡財源、陳中統、蔡金鏗、李敖、唐培理;「From a Taiwan Prison」,小林正成、謝聰敏;「台灣政治犯救援會」、「國際特赦組織」,梅心怡、三宅清子、謝秀美、田孟淑;「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艾琳達、司馬晉、陳淑雲、毛清芬、張丁蘭…
對身歷其境或感同身受的當代人而言,那一段封閉壓迫、掙扎對抗的歷史,是一步一步,夜以繼日,沒有留白喘息的艱苦過程。受限於短短三十分鐘的紀錄片,像在漫無邊際的記憶中,劃亮幾支火柴。陡然間,已經「到了一九七五年,我們已經看到其他(救援)管道逐漸發展出來,一個國際網路開始啟動,台灣政府無法抗拒…」名列黑名單達二十五年的梅心怡,也只能輕輕一語帶過。但是,從「寧可錯殺一百,絕不錯放一人」的恐怖威權,到無法抗拒蜂擁而起的民意終而下台,那一段豐沛澎湃的,大歷史與小故事,在觀影後如泉水般難以扼抑的湧現…
麗貴的風格一貫的細緻優美、簡潔準確,卻能傳達熾熱濃烈,撼人心神的訊息。就像火山熔岩,流經之地竟成沃土。即使缺乏歷史脈絡,但日後被〈火線任務〉漫過的年輕心靈,將是一片生機勃發的良田。這支紀錄片,會在綠島和景美兩個人權紀念園區播放,我們可以想見,那些看得目不轉睛的青年,將循著人權救援的故事,追尋台灣民主運動的線索。他們雖然缺少歷史脈絡,但短短的三十分鐘,已足夠啟動好奇的心,也必能造就來日,台灣民主和世界人權的守護者。
我不太知道為什麼我能一直做,因為我也覺得很怕
我覺得有種很奇怪的心理,就是說
你既然做了一次,你更願意說,我再做一次
有時候覺得做得很開心,有點像在看卡通
狼在追小羊,小羊跑掉
既然能跑掉一次,我想我還可以再跑掉…
艾琳達,曾經是一個「外國」的,「國際人權救援者」,如今已經是我們的「家人」。所有在我們受苦的時候,和我們一同承擔的,都宛如親人。「台灣不會忘記」青年訪日團,於二OO七年十月七日,在東京池袋,史明先生的「新珍味料理」二樓,和十多位「台灣政治犯救援會」的前輩歡聚。救援會於一九七七年成立,至當時已三十年。台日兩國三代同聚一堂,各人自我介紹時,胡慧玲說:「在世人眼中,各位前輩,和年輕一輩,有志接下這責任的,都是怪人,憨人……」她說,「可是,我覺得,大家是很幸福的人,因為可以做自己歡喜做的事,一直做下去,做下去。」
人權關懷,是一種普世的、血脈相連的感情。昔日我們伸手,手心向上,如今我們伸手,手背向上。受者與施者,蒙受同等的祝福。「…台灣不會忘記,曾經有這麼多人,為了救助一名從未見過面的台灣政治犯,付出了他們的青春歲月…台灣不會忘記,世界上還有許多政治犯在黑牢中等待救援。我們的一份力量,會改變他們的命運,會改變世界。」
〈火線任務〉入圍二OO八年第六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意象」類組。雖是短短的三十分鐘,卻像在尾聲的「24 小時送愛到西藏」音樂會現場,聽巴奈唱「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你使我的眼晴更亮
心裡更勇敢。
(作者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常務理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