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影展
活動資訊與資料來源:連結
活動從10/14開跑。
釋放的記憶──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陳俊宏
2012年,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初期,為保存白色恐怖時期受者的生命故事,積極進行口述歷史工作,其後,調整白色恐怖的歷史敍述模式,由口述歷史文字記錄轉而注意影像紀錄敍述可能帶來的跨越時空動能,該項工作意外重啟受難者時空的流動性,讓他們重新與外在的時空連繫,隨著他們穿越時空間與重塑歷史記憶的「能動性」(mobility),讓習於在時間停滯,在人、我、社會網絡定格不動的他們「釋放記憶」,不再困於憂鬱與焦慮的情境,不再噤聲不語,讓歷史記憶公諸於世,使之成為公共訊息,讓歷史進入公共記憶。
公共記憶的重要功能在於前車之鑑,今世不忘,才能後世不忘,不重蹈覆轍,今年,本處更進一步地選取國內外知名人權影片,讓觀者透過不同時空背景、環境,以影像論述體驗每一個痛楚的過程和震盪,進而剖解、分析、提煉,與建構深度的思考能力。本次影展網羅各類議題與跨國界影片進行寬度的推廣,引領國人用更寬闊的視野、角度去認識不同的人權面向。
今年,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於10月14日至11月29日,於全臺盛大巡迴舉辦系列活動,嚴選9部外片及2部國片,以「政治效應」、「思想革命」、「藝文之聲」三單元,走訪全臺12縣市、前進國內18處影片播放場域,透過影片巡展、主題特展,整合經典影像等史料,從臺灣出發與國際結合,方能激盪出不同火花;期以重新審視、釋放禁錮的記憶,從中有所啟發、進而自我探索,成為擁有思考力、批判力與態度的全人。
開幕片以《守門人》作為全臺首映,片中邀請多位前以色列情報安全局局長,暢談他們任內處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爭端問題。參展影片不但內容發人省思,且多為國際知名作品,如英國《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以色列《守門人》(The Gatekeepers)、德國《德國人生》(A German Life)、法國《憤怒吧!》(Time for Outrage)、德國《藝術戰爭》(Art War)、美國、柬埔寨、法國《紅色高棉:失落的搖滾樂》(Don`t Think I`ve Forgotten)、烏克蘭《幸福北韓》(Under the Sun)、法國、伊朗《醉馬時刻》(A Time For Drunken Horses)、美國《全民公敵》(Enemy of the State);兩部國片更具時代之代表性如臺灣《白色王子》、《末代叛亂犯》。
由影像紀錄中釋放枷鎖,讓思想重組、轉型正義後促進臺灣發掘自我的真正價值。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認識人權、透過鏡頭認識歷史、也認識自我!「釋放」,是改變的契機,是破繭的時刻。臺灣,方能邁向真正的民主。
——
策展人|王耿瑜
(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恐懼束縛了世界,寬恕釋放了世界
法國歷史學者皮耶‧諾哈Pierre Nora 創立了一套全新的歷史研究方法論,有別於一般歷史研究講究實證與因果關係,反而將過去的事實打散、重構、誤讀,透過這些集體記憶的碎片,投射出另一個版本的法國歷史,這條全新路徑的入口位置正處於記憶和歷史之間:我們不探究往事如何發生,而是瞭解它如何持續地被利用,它的應用與誤用,以及它對於當下造成的影響。我們要追問的不是傳統,而是它如何被建立、被傳承。總之,不是死後復活,不是重建,甚至不是再現而是一種再記憶。是記憶,而不是回憶,是現在對於過去的全盤操作與支配管理。—-皮耶‧諾哈〈記憶與歷史之間:如何書寫法國史〉
這場「再記憶工程」對象是記憶所繫之處(Lieux des memoires),主角是集體記憶而非歷史,包含空間、事件、物質、非物質等存在形式,能夠召喚出共同情感的,並形塑認同的材料,都可能成為記憶所繫之處,而所有對過去的操作與利用,所有的理解與誤會,都為當下的人們所清楚知覺,歷史提供真相,然而記憶所繫之處提供的是想像空間,創意併發的可能性。
記憶是主觀的、個人的、情感的,也是多變的,如何釋放、釋然、釋懷,或許透過此次影展所挑選的影片,因為時間、空間的變化,產生重新的思考和理解。
開幕片《守門人》透過六位前以色列情報安全局局長,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間的爭端問題、《德國人生》訪問了長期擔任納粹文宣部長秘書的104 歲老太太,水波不驚地見證了納粹崛起過程、《憤怒吧!》則是以畢生宣揚人權概念,為巴勒斯坦人民處境挺身而出的著名反抗納粹志願軍的角度發聲。
《殺人一舉》講述印尼歷史上著名的「930」事件、《紅色高棉:失落的搖滾樂》探索消失於歷史洪流之中的東南亞音樂,揭露當年柬埔寨共產黨如何以焚書坑儒之勢,徹底銷毀當地的流行文化,《幸福北韓》透過完美愛國宣傳片的NG 鏡頭,揭露景框外的真實、《藝術戰爭》是阿拉伯之春年輕人的故事,通過塗鴉壁畫,反叛音樂,藝術和啟蒙的手段,試圖挽救革命。
國家安全雖然重要,卻不能違背最基本人權隱私的《全民公敵》;長期生活在戰區的庫德族人,如何在命運之神殘酷對待下,堅毅地活下去的《醉馬時刻》是唯二的劇情片。
《白色王子》透過個人的生命經歷,帶出一個家庭的生命史,並關照那個曾經風聲鶴唳的時代軌跡、以及透過深度訪談與歷史文獻爬梳,重現「獨台會案」過程及其後續發展的《末代叛亂犯》,則是此次影展唯二的臺灣作品。
2500 年前佛陀就說,因為執著與分別心,都是導致自己和他人受苦的根源,持久的太平盛世,是有賴所有國家的合作,同步邁向以大眾利益為首要的目標如何在21 世紀的今天,以更包容的心,從上下四方的空間概念及古往今來的時間概念,建構屬於自己的人權觀。
不管是英國詩人布萊克( William Blake )的名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即永恆」;亦或是佛家偈語:「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個當下、每一個空間,每一個人、每一個細胞、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乃至一粒沙都是宇宙的直接反映,都會重演並記憶整體時間的演化過程,而影像看見他所能看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