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政治犯家庭的音樂學家李哲洋

出身政治犯家庭的音樂學家李哲洋|作者:李禎祥出身政治犯家庭的音樂學家李哲洋

(本文初次發表於Taiwan News週刊375期,2008.12.31出刊)

一九六○、七○年代的民歌採集運動,是台灣文化自覺的先導,也是本土音樂的尋根。其中要角,除了許常惠、史惟亮、呂炳川之外,還有一個出身政治犯家庭的李哲洋。

 

李哲洋,新竹人,一九三四年生。五○年十二月,他的父親李漢湖,時任台鐵台北機務段調度員,因被指控組織「明朗俱樂部」(官方宣稱是中共外圍組織),與同事高金生、李水川同被槍決。另有三人被判十五年,兩人五年。李漢湖死時才卅七歲,事後官方清查他的財產,發現只有藤椅四張、書櫥一個,房子(位於基隆暖暖區)還是向人租的,因此免予沒收。相對於李家的一貧如洗,辦案單位的保安司令部和鐵路警察局,共有卅八人發了一筆橫財,每人都賺到相當一個月薪水的獎金。

 

李哲洋當時只有十六歲,約在此前後,他因在週記上批評校長而遭開除,離開台北師範音樂科。失怙、失學、赤貧,加上被「匪諜、叛亂」污名化,對一般人而言命運大勢已定,別希圖什麼發展了。但李哲洋在挑起沉重家計之餘,仍矢志音樂,刻苦自學。他因父親的關係無法出國留學,卻用全副心力慢慢研磨,土法煉鋼,深入堂奧,成為古典音樂的大推手。

 

那是台灣樂壇的「文星雜誌」:一九七一年創刊的《全音音樂文摘》,兼具學術性和通俗性,雖以西洋古典音樂為主,也關心台灣本土音樂。根據與他一起辦雜誌的雷驤回憶,該文摘「前後出刊了十九年,幾由哲洋一人主筆譯寫、規畫每月厚達一百六十頁的雜誌」;李哲洋的妻子,也是著名模特兒和舞蹈家林絲緞說:「李哲洋擔任《全音音樂文摘》主編時期,有一間工作室,裡面堆滿了資料,遇到外國文章有疑問,他一定翻遍參考書,才讓文章出手。」他還譯了許多專書,包括名譯《馬勒》――他是台灣引介馬勒的先驅。

 

這位師範音樂科的中輟生,不僅學問廣博、編寫譯全才,還會上山下海。早在六○年代,他就一頭撞進了民歌採集運動,像匈牙利音樂家巴爾托克那樣,深入民間走找台灣音樂的根。採集成果裝了七十大箱,包括珍貴的賽夏族歌謠等,在他一九九○年因癌症病逝後,由林絲緞捐給藝術學院(今北藝大),如今亟待數位化整理與保存。

 

從左翼的觀點來看,李哲洋的田野採集是真正的「左」,和他父親的左一脈相傳。但他沒被意識形態束縛,用二十年精耕古典音樂;如今台灣音樂家揚名國際者很多,李哲洋的啟蒙努力功不可沒。他用音樂將本土與世界接軌,可以想見,也用音樂治療白色恐怖對他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