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是唯一面對轉型正義難題的國家──他國轉型正義經驗的思索

文 黃丞儀(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中研院法研所副研究員)

轉型正義究竟要如何推動?相信這是許多人,包括蔡英文總統,內心不時出現的疑惑。究竟是要採取紐倫堡大審的刑事追訴程序,還是「以特赦換真相」的南非模式,抑或是透過檔案重建歷史敘事、以惕將來,或是單純的發放補償金,照顧受害者晚年生活?

歷史的傷痛和正義的回復必須放置在特定的歷史脈絡中,才能更清楚它的根源和可能出路。台灣並不是世界上唯一面對轉型正義難題的國家,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或許可以先延伸我們的視野,鳥瞰世界圖像,從其他國家早先經歷的歷史進程來理解我們身處的位置。

11月13日,將有4位國際法學專家和釋憲者,分別從智利、南非、波蘭和德國,來到台北,參與台北律師公會、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共同舉辦的「模擬憲法法庭」,提出他們對於轉型正義的憲法鑑定意見。

這4位專家鑑定人的背景,分別代表了近代歷史中4種不同轉型正義經驗,因此我們特別邀請具有相關知識的撰稿人為我們介紹南非、智利、東歐(波蘭和匈牙利),以及德國(納粹戰後審判和東德轉型)的發展和相關制度變遷。

南非在經歷長達40餘年的黑白種族隔離,以及「假國家安全之名、行暴力統治之實」的80年代,終於在90年代之初,步上民主轉型與國家和解之路。根據南非新憲法的精神,曼德拉總統設置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稍後在圖屠大主教的主持下,南非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為全球轉型正義的典範。

但是南非社會是否就此進入「彩虹國度」,怨恨和衝突是否從此消散?本身經歷過南非轉型,並且曾經主持真相調查的前憲法法院大法官葛斯東(Richard Goldstone)將在模擬憲法法庭針對何謂「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提出他的看法。

此外,德國是上個世紀唯一經歷過2次轉型正義的國家。

納粹的慘痛教訓,在經過紐倫堡大審及德國國內的刑事追訴後,是否成功建立了德國基本法所高舉的「人性尊嚴」?還是把那段歷史的陰影隱藏在每個人心中,如電影《謊言迷宮》所表達,德國社會仍有一塊無法探觸的禁忌地帶,納粹並未消失?

80年代末期,隨著東德垮臺,德國統一之後,在冷戰期間透過大規模國家監控所造成的侵害人權,將如何重新處理,新世代的德國人將如何記取教訓?蘇珊娜.卡爾斯戴特(Susanne Karstedt)教授是國際知名的德國犯罪學專家,專長研究紐倫堡大審和德國戰後轉型正義的刑事政策。甫獲得「法律與社會」學會(Law & Society Association)國際傑出獎的卡爾斯戴特教授將針對轉型正義的時機提出鑑定意見。

智利和台灣的歷史經驗有相當雷同之處。在皮諾契將軍的威權統治底下,智利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高度成果,成為拉丁美洲的成功經驗。但是,根據瑞特格(Retig)委員會報告,在1973年到1990年之間,總共有2,279人因政治因素而被處決,將近1,000人在逮捕後無緣無故消失。

智利在皮諾契將軍移居國外之後,展開「寧靜革命」,沒有新憲法,只有舊的司法官僚,他們如何展開轉型正義的工程?又獲得了什麼樣的成果?即將出席模擬憲法法庭的科索(Javier A. Couso)教授是智利的憲法學權威,目前為Diego Portales University大學的憲法學講座教授,也是荷蘭Utrecht大學的克勞斯王子講座(Prince Claus Chair of Development and Equity),經常為智利現任總統及其政府提供法律意見,將可為我們說明智利在轉型正義上的變遷軌跡。

最後,東歐在80年代末期經歷政治經濟的大轉變,波蘭和匈牙利分別從共黨統治轉變為民主政治。這2個國家展開不同程度的轉型正義工作,進行去共黨化和「人事清洗」(或稱「除垢」,lustration)的政策。

不過由於東歐轉型的過程中,經濟狀況均非常困難,而且波蘭和匈牙利其實早在共產黨下台之前,就已經開始進行協商式改革,因此有關「除垢法」的推展並未如外界所揣測的嚴厲。

近年來隨著共產黨時代的檔案釋出,也讓更多轉型過程中的政治人物和共產黨的關係曝光,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團結工聯的領導者華勒沙,也是波蘭民主化之後的第一位總統。波蘭目前面臨民主倒退的危機,憲法法院受到執政黨強烈的威脅,連歐盟和美國都提出警告。值此政治高度戲劇化的時刻,波蘭憲法法院大法官祖比克(Marek Zubik)來到台灣,將從波蘭的轉型正義出發,為模擬憲法法庭提出具有比較憲法意義的鑑定意見。

一系列有關南非、德國、智利、波蘭和匈牙利的轉型正義歷史將陸續刊出,文章特別側重在制度與法律面向。希望這些報導分析可以擴大台灣社會對於轉型正義的橫向吸收,接著在模擬憲法法庭的2個案例當中,進一步思考台灣應該選擇的道路。

資料來源: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transitionaljustice-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