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威權歷史之牆何時塌

作者:葉虹靈、黃長玲

 

在 25 年前的 11 月 9 日,長達 155 公里的柏林圍牆轟然倒塌。不久後大批民眾闖入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秘密警察總部,搶救正被前東德國安部職員碎紙銷毀的檔案。事後清點總長度達158 公里的文件與膠卷,是國安單位 9 萬名職員與 15 萬線民多年來嚴密監控社會的「成果」,這批不法取得的文件該銷毀或保存、如果公開該怎麼兼顧個人隱私、學術研究、新聞媒體乃至受害者、加害者等不同身分者之使用該如何規範等問題,從兩德正式統一前就成為輿論焦點。在東德人民的積極施壓下,這進入兩德統一條約的附加協議。1991 年德國國會通過的《前東德國安部文件法》,歷經數次修正,法制規範完備,成為許多新興民主國家重要的參考對象,解嚴已逾 25 年的台灣也是其中之一,然而我們在檔案的開放與管理上,發展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本會曾參考德國案例,提出政治檔案特別法草案,以避免現行檔案法因未能考量戒嚴時期政治案件檔案的特殊性,以隱私保障為由限縮檔案開放,而與檔案申請者迭生衝突。這部草案也全面徵集黨國一體時期的國民黨檔案,並引入專家審議委員會機制,以杜絕如今由第一線行政人員心證裁量過大之弊,力求在揭露歷史真相與保障無涉公益之個人隱私間求取平衡。

 

然而,主管機關檔案局不但極力抗拒民間版本,也遲遲不肯提出對案。本案自去年底民進黨立委提案後,已在立法院一讀遭國民黨團封殺數十次,令人遺憾。

 

 

轉型正義停滯不前

主管綠島與景美兩園區的文化部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近年積極與德國相關單位交流,文化部龍應台部長也在今年親赴德國汲取經驗。然而,我們卻未見文化部在處理國內的歷史文件上展現類似的積極度。

 

今年 9 月,職司政治受難者補償的「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案件審判補償基金會」結束運作,大批資料移交籌備處,外界原本期待文化部能更為專業且積極任事。孰料根據媒體報導,文化部以經費不足為由暫未處理,部長在回應報導時指出資料年久泛黃、紙質脆弱,需要審慎處理方能開放。

 

但熟悉基金會業務的人都知道,這批資料類型多元,具歷史價值的國防部案卡原件僅其中一部分,更大批資料還包括補償申請、審查與訴願紀錄,相關資料統整數位化後的再製資料庫,歷來學者專家的委託研究報告等,涉及當事人或家屬對案件的詮釋與再現,也呈現政府評判個案補償標準,都是理解白色恐怖重要基礎,而且都有數位檔案可稽,不是內容久遠,泛黃脆弱的檔案。

 

不管是官方檔案或耗費公帑建置保存的補償資料,都是人們拼湊與理解威權統治歷史的重要素材,國民黨立院黨團抵制相關法案,固然讓自己持續留下阻撓轉型正義的歷史紀錄,行政部門對檔案開放缺乏積極性,也使轉型正義的實踐停滯不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近日來的崇蔣,引發民間團體批評其讚揚獨裁者後,柯仍,堅持他是在虛偽的社會說真話,甚至主張李登輝來評論會更為精確。他可能不知道,李登輝前總統在推動轉型正義的歷史上,並未得到太多正面評價,他與蔣氏的關係,正被認為是台灣消極處理轉型正義的原因之一。

 

長年研究與推動轉型正義的吳乃德教授早已指出,台灣未如一般新興民主國家,在民主化初期積極推動轉型正義關鍵在於,李登輝作為「蔣經國學校」的學生,沒有動力否認甚至追究與己身緊密相連的國民黨歷史。例如,面對平反二二八呼聲,李登輝一度呼籲國人忘記過去、向前看;引發批評後,他雖成立二二八事件調查小組,但仍希望「大家應該在快快樂樂之下,從大家的記憶中,把這個問題給過去」。

 

勿憑個人印象論斷

柯文哲年初時提到二二八這段困難歷史,認為不一定要追究元兇,「用 mercy 的心情面對,互相了解,不要故意攻擊、刺激,就算不能完全忘記,讓它慢慢淡忘」,與 20 多年前李總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歷經兩次政黨輪替後,李登輝卻在 2013 年出版的著作中強調:「民進黨執政後,沒有致力『轉型正義』,本身在『不正義體制』中迷航……後來也讓國民黨頑守『不正義體制』振振有詞。因此,下次獲得政權,民進黨務必要『以民為主』,完成『轉型正義』。」不知道柯文哲有沒有跟上李先生思路的新轉折?

 

轉型正義象徵著民主化後的社會,如何看待自己的過往,過程中涉及部分成員過錯的辨識與檢討,必然引發該群體及支持者的不快,從來就是政治與道德的難題。柯文哲及其發言人指出的「藍綠和解」,和解這個艱難的民主工程,無法建立在對歷史事實不夠理解的空泛辭彙上。

 

如果真能體會蔣經國治下晚期幾樁重大案件對受難者、家屬與民主化運動造成的傷害,柯文哲如何能做出「晚年功大於過」的評價?

 

 

因為政治受難者失去的性命與自由不可能只因為吏治清明就一筆抹殺,更何況是否真的吏治清明,也有待進一步釐清,不能只憑個人印象論斷。考慮到威權體制的不透明性,往往掩蓋許多真相;若說台灣的貪腐文化是民主化後才有的現象,未免貽笑大方,簡化事實。

 

如果對於國民黨發展恩庇侍從體系以鞏固統治有些許理解,柯文哲如何能天真地把任用台人當成蔣氏功績來讚揚?在蔣經國的獨裁與人權侵害歷史尚未為社會廣泛認知時,柯文哲持續強化蔣經國神話,對其聲稱的和解工作非但沒有助益,也無法讓人得知其民主、人權素養與價值。

 

作為動見觀瞻的首都市長參選人,本應藉著選戰向大眾展現理念,持續深化台灣的民主,如今卻流露對歷史的貧乏認知,實在令人遺憾。

 

(本文刊登於 2014 年 11 月 8 日蘋果日報論壇,作者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