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南方九一一

作者:葉虹靈|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

比起兩年前智利法官為重查皮諾契政權舊案,而重驗前總統阿言德遺骸,近七十歲的伊莎蓓阿言德寧願記住的父親模樣,是四十年前的九月十一日,軍隊政變即將攻入總統府之際,他在黑暗中沉默擁抱全家道別;世人對阿言德總統的最後記憶,則來自他當日的全國廣播:「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我以生命效忠人民…智利萬歲!人民萬歲!工人萬歲!」在砲火煙霧中攻入總統府的軍方,宣布阿言德死於總統府前。皮諾契隨之上台一度關閉國會,開啟智利當代史黑色的一頁。

 

外界對這段歷史的關注,並未隨著皮諾契在 2006 年去世而終結。學術界持續研究美國基於意識型態、地緣政治與維護經濟利益,在策動皮諾契政變與多方杯葛左翼阿言德政府所扮演的積極角色;左派在抨擊全球新自由主義浪潮時,也不忘批判皮諾契任內引進芝加哥幫的自由化實驗,直指所謂經濟奇蹟其實是建立在分配不均的基礎上,後患無窮;在政治、經濟之外另一個引發國際輿論熱烈討論的歷史遺緒問題,當屬智利處理轉型正義的進展。

 

皮諾契十七年任內以肅清左翼份子為由,遂行恐怖統治,甚至與其他幾個拉美軍政府合作「禿鷹行動」,互助「處理」異議份子。他下台後,政府陸續成立三個真相調查委員會,分別以遭強迫失蹤者或曾遭酷刑凌虐者為主軸,持續調查歷史真相,研議對於受害者的補償、住屋與醫療津貼等事宜。這並未因 2009 年保守派勝選而中斷,支持者或幹部多有皮諾契舊屬的皮涅拉總統,沒有終止前任左派總統啟動的真相調查工作;在外界密切關注下,他也拒絕特赦因戕害人權而入獄的軍警人員。在 2011 年 8 月最新的調查報告中,將皮諾契政權的受害者人數上修至 40,018  人。

 

但另一個更受人矚目的成就,則在是智利司法體系近年來的「人權轉向」。千禧年前夕皮諾契被捕以來,大批安全人員開始因人權舊案被送入法庭,僅至 2009 年為止,就有近三百人被判刑,司法重新開啟了超過兩千五百樁案件的調查,迄今未息。阿言德總統被重驗死因、詩人聶魯達的開棺驗屍,都是舉國矚目的舊案重查。法官們從威權時期的消極無為,到近年來的雷厲風行,是許多條件促成的結果,包括官方為爭取在 1998 年倫敦被捕的皮氏回國受審,而啟動的政策轉向;歷任總統啟動的司法改革,鬆動原來嚴格的科層體系;但研究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法界的自我反省,試圖透過重查未必有結果的舊案,撫慰家屬並獲得救贖。這種集體心態的逐步轉變,可從日前「全國法官協會」的一紙公開聲明被清楚地呈現,法官前所未有地對於過去在威權時期的袖手旁觀,未能盡其職守地捍衛人民基本權益,而向智利人民與廣大無助的受害者家屬道歉。

 

雖然如今的智利社會仍對皮諾契存在分裂的記憶,支持者認為他讓智利經濟起飛,免受共黨赤化,高壓統治乃必要之惡。這種說詞對屬同一冷戰陣營的台灣並不陌生。如果說阿言德之死帶來的傷痕歷史,漸次因民主政府作為,與司法菁英的自我反省而翻開新頁;則台灣似乎有塊重要的組成仍凍結在舊時光中,那就是包括大法官在內,在白色恐怖時代淪為政治附庸的司法體系。即便外部制度已有些許變革,但從未經集體反思乃至究責而洗滌心靈的結果是,諸多維護戒嚴惡法的體制壁壘仍在,司法至今仍屢成為政治工具而社會信任感極低,「有轉型而無正義」的台灣該如何翻開歷史新頁,值此政局紛擾之刻,智利的經驗或許能給我們一點省思。

(本文發表於 2013 年 9 月 12 日天下雜誌獨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