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子瑜爭議與轉型正義歧路

洪子瑜爭議與轉型正義歧路|作者:吳乃德、黃長玲

(本文刊登於2015/7/1蘋果日報論壇版)

轉型正義的目標之一是經由處理過去的不義,以創造正義的未來。其中重要工作是促成敵對陣營,經由對過去理解而達成和解;因為加害者和受害者從此必須生活在一起,共同經營民主的社會。然而轉型正義同時也是一件纖細易碎的政治工作,一方面,追求真相及正義的過程,常被不願面對過去的人認為是挑起仇恨。另一方面,若是對過去缺乏深入理解而妄下判斷,帶來的可能不是和解,而是更大的分裂和衝突。最近許多人對洪秀柱副院長的父親洪子瑜先生的討論,就是一個例子。

 

有人指控洪子瑜是線民。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第一,線民應不應該加以譴責?第二,洪先生是不是線民?前者是倫理問題,至今沒有標準答案。倡議以及研究轉型正義的人,有許多討論和不同的答案,因為威權體制下成為線民的原因錯綜複雜。後者則是事實問題,必須有堅實的證據,否則就是毀人名節,是最大的不義而非「正義」。無須堅實的證據就將人定罪,是威權體制的做法,也正是民主社會應該避免重蹈的錯誤。

 

未查證使無辜受害

線民舉發或構陷無辜者,因此應該加以譴責,表面上這明顯不過。可是卻有太多模糊的地帶。許多被情治單位列為線民的人,並沒有舉發或構陷別人。有許多甚至是情治人員為了成績表現,而胡亂加入。前幾年波蘭1位知名反對者的名字就出現在情治單位的線民檔案中,但當事者極力否認。

 

如果未經深入研究與細心求證就選擇相信以前的情治人員,形同讓他們持續統治新的民主國家。無論大眾是否相信,當這件事成為公共焦點,可能無辜的人已經受害了,正如洪子瑜先生和他的家屬。

目前的資料完全無法證明洪先生是線民。因為無法證明,所以有人提出「情況證據」,說洪先生在那個時代可以不被判刑,而交付感化教育,他顯然有問題。事實上,洪先生同案的人被交付感化者除了洪本人之外,還有孫卓卿、陳乃東、潘鋕甲、莊永基、楊鴻松、施嘉鏐、何銘彬等,總共8人。本會所收集尚未齊全的判決書顯示,同一年的政治案件中,總共有113人被判感化教育,分別屬於27個案件。即使在那個年代,感化教育並非「特殊際遇」。

 

缺乏寬容無助民主

台灣社會對威權歷史的誤解並不難理解,因為民主化以來的轉型正義工程,集中在政治領袖呼籲和解、對受難者及家屬進行金錢補償、將歷史遺址建成紀念館等。但是轉型正義的基礎工作,對數十年威權統治的深入理解與研究,政府反而一直不願投入資源。台灣這個相對富裕的社會,民主化至今已近30年,但是連受害者、被槍決者的確實數目等這些最基本的資料我們都缺乏,遑論其他需要更細緻分析的歷史記憶。

 

不論是個人或社會,今天永不可能免於昨天幽魂的騷擾。轉型正義被政治使用,各國皆然。在東歐抨擊加害者最嚴厲的政治人物,正是過去在共產黨的統治下袖手旁觀的人。當時起身反抗並因而受害的人,如捷克總統哈維爾、波蘭的良心米克尼科,反而主張寬容。其寬容是自身誠懇面對歷史後的選擇,並非以所有受難者之名表達的立場。希望台灣成為一個更好的民主社會的人,也許應該謹記,缺乏歷史理解的寬容與缺乏歷史理解的嚴厲,同樣無助於民主價值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