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統治時期的強制勞工史

資料來源:德國之音中文網2010/7/18報導

2000年7月17日,德國聯邦政府與企業界代表同美國和其他國家簽署了一項協議,旨在對二戰期間強制勞工受害者進行經濟賠償。當年8月2日,德國聯邦議院通過相關法律,並成立了賠償基金會"記憶、責任和未來。"

戰爭時期的奴隸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那時,德國出現了勞動力奇缺的棘手難題。數百萬士兵奔赴歐洲各個戰場,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空缺的工作崗位。所以直到戰爭結束,共有800萬至1200萬男男女女在德意志帝國被迫充當強制勞工。

尤其在東歐國家,招募勞役的手段異常殘忍。一些年齡段的人全部被招募,甚至全然不顧這些男女的家庭情況,這些人被強制流放德國。根據納粹的意識形態,斯拉夫民族是歐洲種族等級制度中最低等的"下等人"。納粹指派他們為德意志帝國充當強制勞工。1941年11月,德國納粹黨的二號人物,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Hermann Göring)這樣描述俄羅斯強制勞工的前景說:

"德國的技術工人都參加軍備生產。使用鏟子和鑿石工種不屬於他們的任務,這是俄羅斯人幹的活兒。對強制勞工來說,服裝、住宿等條件比在他們家鄉要好一些,他們中的某些人甚至住在地洞裡。懲罰手段從限制飲食到在必要情況下被處死等無所不有。"

「雅利安人」受「優待」

西方國家的強制勞工,比如來自荷蘭、比利時、法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國家的勞役的處境要好一些。在納粹劃分的種族等級中,他們被視為"雅利安"人,與德國人更為接近。所以這些人的生活條件要好一些。

1943年2月,戰時勞工全權總代表弗裡茨·紹克爾(Fritz Sauckel)就十分露骨地試圖說服被納粹佔領的法國工人從事勞動。

"我在此講話的最主要目的是,明確告訴大家,我們德國人需要武器,軍事裝備和軍用物資,而法國工人則需要工作和面包。"

1946年,邵克爾被德國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並被處決。

「不能忘記他們的命運」

當年,沒有強制勞工的貢獻,德國經濟就會徹底崩潰。 1944年,四分之一的德國工作崗位被所謂的"外族人"佔據,他們中的許多人被關入了納粹集中營。僅布痕瓦爾德就曾設有136座類似的營地。此外,還建有 3萬個所謂的"外國工人營地",被關在那裡的男男女女的生活條件異常惡劣。

他們的生活環境完全與外界隔離,他們的工種涉及各個工業領域。飲食條件異常糟糕,工作時間長,另外他們還頻繁受到刁難和虐待,有些人甚至被虐待致死。

如今,德國許多墓地上的紀念碑使人們回憶起,在1939 年至1945年間,共有數千強制勞工在德國喪生。當2000年4月14日,相關賠償法草案被遞交聯邦議院一讀時,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就曾表示:

"建立賠償基金會並非要徹底關閉歷史篇章-恰恰相反。向強制勞工受害者表示正義的人道姿態早該作出,其中也包括向他們保證,永遠不會讓人們忘記他們的命運。"

柏林將舉行二戰時期強制勞工歷史展
資料來源:德國之音中文網2010/7/16報導

10年前的2000年8月17日,德國同美國及其他國家簽署了賠償協議,承諾對二戰期間強制勞動的受害者給予賠償。10年後,基金會不僅對迄今為止的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評價,而且還將於今年秋天在柏林舉行一個大型歷史回顧展覽。

基金會資助多種展覽

2000年8月2日,德國聯邦議院曾通過了一項相關法律,在此基礎上成立一個名為"記憶、責任和未來 "的賠償基金會。賠償金的支付在2007年底就已經終止。納粹主義時期的受害者共獲得約44億歐元的賠償金。此後,基金會的工作重心就集中在目前的"東歐和以色列"的展覽項目上。

賠償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君特·薩特霍夫(Günter Saathoff)說,三年前,當基金會支付了最後一筆賠償金時,曾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現在基金會該如何繼續發展?這項工作還遠沒有結束,針對這一點人們從未真正質疑過。因為它不只是一個純粹的有關德國的問題,這一點十分明確,薩特霍夫說:"對於1300萬被流放到德國的昔日強制勞工,人們必須說,強制勞動是一件歐洲的大事,因此,它也永久成為了歐洲回顧文化歷史中,不公正歷史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

基金會拿出4億多歐元資助了很多項目。單是"致力於和平的歐洲人"這個項目,就有28個國家超過10萬年輕人的參與。極端右翼主義和反猶太主義的受害者得到了幫助。基金會尤其重視的工作是–對昔日的強制勞動者和他們的家人在當地的生活提供資助。其中還包括一個名為"對話聚會"的項目 ,參與者可以談論多年來遭受禁忌的話題:"強制勞工"。

「對話」讓昔日受害者重獲尊嚴

君特·薩特霍夫說,這個活動使那些強制勞工的受害者的尊嚴得到了認可。他說:"在斯大林主義時期,那些返回祖國的強制勞工往往背負著叛國者的恥辱的名聲。因此10年來,他們毫無尊嚴的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我們試圖通過在當地舉辦’對話聚會’,給他們一個發表言論的平台。但我們也打算鼓勵社會重視這些人。因此,活動是與同時代的人展開對話,對話的核心內容是對社會的責任心。"

9月底,德國總統伍爾夫將出席在柏林猶太人博物館舉行的一個以"強制勞工"為主題的大型展覽。參與籌備工作的負責人克里斯蒂安·瓦格納(Jens- Christian Wagner)表示:"我們要向人們展示,德國人是在什麼時候,做出了什麼樣的決定,以及他們對待強制勞工者持何種態度。展覽將通過’強制勞工’的實例展現納粹主義時期的社會歷史—— 而在這種社會秩序中,存在著一種以激進種族主義為基礎的意識形態。"

「有瑕疵的公正」

瓦格納強調說,這次展覽並不是基金會的任務。對強制勞工歷史的批評也是一種對受害者補償的方式,很久以來,不是所有的受害者都能得到這樣的補償:" 想想那些意大利軍方的關押者或者是前蘇聯的戰爭戰俘,在基金會規定的政策出台後,他們並沒有得到賠償,也沒有得到人道主義的援助,但是在歷史學家看來,他們顯然也被看作是強制勞工。"

瓦格納承認,並沒有一個絕對公平的補償。因此,他將基金會的工作總結為"有瑕疵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