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轉型正義的地緣政治因素(轉型正義週訊 No.431)
斯里蘭卡轉型正義的地緣政治因素
斯里蘭卡於3月21日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UNHRC)的第四十期會議上,針對執行促進斯里蘭卡和解、問責和人權的「第30/1號決議」獲得兩年的展延。這項決議通過於2015年10月,代表此次展延讓斯里蘭卡共有六年的執行時間。此外,第30/1號決議並不如先前通過的另外兩項決議般堅持由國際調查人員追究內戰時期的犯行,而是規定由混合了國際和在地的司法人員來進行調查。
同時,國際幾乎沒有給予斯里蘭卡完成責任的壓力,僅管在過去幾年間總統Maithripala Sirisena宣稱「將不會有國際戰爭犯罪法庭或外國法官來審判」、首相Ranil Wickremesinghe要求泰米爾人「放下過去、邁向未來」、外交部長Tilak Marapana也表示該國憲法並不容許外國法官,因而否定了作為第30/1號決議之核心的混合法庭的構想。
斯里蘭卡政府明白地缺乏執行第30/1號決議的意願,就連支持這項決議的國家對於其執行狀況也變得不認真,而這轉變清楚地顯現背後的地緣政治因素。
在2015年1月之前,斯里蘭卡的總統是以強化可倫坡和北京關係作為回報中國協助平復泰米爾內亂的Mahinda Rajapaksa。在戰略地位顯著的斯里蘭卡取得立足點的中國嘗試形塑外交議程、限縮潛在的敵手,而華府對於此事並也非毫不知情。一份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報告便指出斯里蘭卡對中國的偏移將影響美國在該區域的利益,並呼籲美方對斯里蘭卡採取更多面向和強健的途徑。因此當聯合國發現在內戰末期約有四萬平民死於斯里蘭卡軍方的濫殺後,即在美國的支持下通過幾項要求斯里蘭卡處理、調查其違反人權和國際法的決議。
然而在2014年底,原為Rajapaksa政府部長的Maithripala Sirisena出乎意料地辭職與之競選總統,並代表親西方的統一國民黨(UNP)贏得了2015年的總統大選,而後任命統一國民黨的黨魁為首相。
親西方首相的在位,加上親中的總統已成為過去式,華府對於斯里蘭卡戰爭罪行的強硬立場開始鬆動。這顯現在其保證第30/1號決議可有兩年的展延、支持由混合法庭取代先前決議的國際法庭。而在今年3月,當發現斯里蘭卡幾乎沒有做出進展,便提供了兩年的展延。(資料來源:The Geopolitics of Sri Lanka’s Transitional Justice,The Diplomat,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