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談何容易
作者:何榮幸
轉型正義非常重要,但談何容易。舉世聞名的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其社會和解成效仍見仁見智,何況是長期漠視轉型正義的台灣?儘管如此,沒有人有權利為威權時期受害者決定,他們應該選擇記得或遺忘、寬恕或怨懟,落實轉型正義的過程雖然痛苦,仍應是各族群共同走向未來的必經之路。
民進黨執政七年來並未積極推動轉型正義,總在選舉前夕才來大張旗鼓操作二二八等符碼;國民黨下台後亦未真正面對轉型正義,至今仍未對昔日執政作為做出足夠的反省與檢討。在朝野率皆失職下,由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乃德等學者推動的「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才會顯得格外珍貴。
我曾經主跑好幾年二二八新聞,與部份受難者家屬長期保持連繫,深知埋藏在他們心中的巨大陰影。對受難者家屬來說,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唯有了解真相才能真正走出歷史陰霾;在還原真相之前,沒有人有權利要求他們「向前看」。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要求的真相,大致包括「先人下落」、「追究元凶」、「平反名譽」三大部份。很多人以為二二八事件已真相大白,但對受難者家屬而言,先人到底是在那裡被處決、埋葬在那裡?元凶是誰、政府是否已追究元凶責任?為何政府道歉、平反後,先人戶籍註記的「暴徒、暴民」仍無法消除?這些問題的釐清解決,遠比領取賠償金更為重要(何況官方至今仍只承認「補償」而非「賠償」)。
除了二二八及其後的清鄉整肅,為期更久、牽連更廣的五0年代白色恐怖,以及至今仍為懸案的林宅血案、陳文成案,也都是台灣推動轉型正義無可或缺的重要拼圖。談轉型正義不能只談二二八,政府必須對冷戰時期所造成的眾多白色恐怖悲劇,付出更多調查歷史、還原真相的努力,台灣社會也應該對白色恐怖投注更多關切與重視。
其實,轉型正義真正艱難之處,在於還原真相未必能夠達成社會和解。吳乃德自己曾在「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論文中指出,南非「真相和解委員會」運作的結果和過程顯示:大多時候真相並不能帶來和解。許多加害者在公聽會上的表現,讓人覺得他們並沒有悔悟;部份受害者雖能以寬恕達到心理療效,但也有許多例子顯示,受害者並沒有因為真相大白而釋懷,他們的憤怒反而被真相重新點燃。
然而,誠如吳乃德在「民間真相和解促進會」成立記者會上所強調,儘管真相本身不見得帶來和解,但「沒有真相,就永遠不能和解」。這也是轉型正義的過程如此痛苦,但仍必須推動實踐的最重要原因。大量本省菁英在二二八事件中消失,造成本省族群至今抹不去的傷痛。
但台灣社會應該同樣重視這項事實:根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初步統計,在已知的白色恐怖受害者中,有40%是外省人,遠高於外省族群在總人口所佔的15%比例;而截至96 年2 月9 日為止,該基金會補償的6341 人中,本省籍佔了3700 人,比例為58%,外省籍則佔了42%,本省籍和外省籍之比例相距不大。(此為民進黨前立委段宜康、立委沈發惠公布資料)
由此可見,在威權時期高壓統治、羅織罪名的歷史氛圍下,受害記憶確實不分本省、外省族群。整體而言,轉型正義過程中必須負責的「加害者」,其實是極少數統治集團,但外省族群卻長期揹負「原罪」。轉型正義並非特定族群的「專利」,而是不分族群還原歷史真相、尋求社會和解的共同課題。
轉型正義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台灣社會應該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但正因轉型正義是不分朝野、族群必須共同面對的歷史挑戰,因此,儘管談何容易,卻非做不可,而且要誠懇、包容、持之以恆地做下去,政府與民間付出再多努力都不為過。
2007/2/27 中國時報網路主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