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星期天:北愛和平必須跨越的障礙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2010/6/17報導

躍生/BBC中文網記者

血腥星期天:北愛和平必須跨越的障礙

英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薩維爾勛爵在星期二(6月15日)公佈了有關「血腥星期天」事件的調查結果,為發生在38年前的這起重大歷史事件做出了新的基本為各方所接受的結論。

一些人用「平反」這個詞來形容薩維爾報告對「血腥星期天」事件所作的結論,這也許是因為薩維爾報告完全否定了先前一項調查的結論。

「血腥星期天」事件於1972年1月30日發生在英國北愛爾蘭城市倫敦德里(共和派稱「德里」),其實質是有關北愛爾蘭地位問題所引發的一場衝突。

開槍射殺平民

從1960年代末期開始,主張北愛爾蘭脫離英國統治與愛爾蘭共和國合併的羅馬天主教徒群體與主張北愛爾蘭留在英國的新教徒群體之間的矛盾開始激化,雙方出現了一系列的暴力衝突。愛爾蘭共和軍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採取了以武力手段實現脫離英國統治的政策。

英國軍隊在1969年進入北愛,最初的目的是阻止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發生的教派暴力衝突,但是英軍和當地天主教徒群體間的關係迅速惡化。

1971年8月,英國軍隊和警察開始在北愛採取一項「拘禁行動」,拘押了許多武裝分子嫌疑人,但據信大多是一些無辜的平民。「血腥星期天」事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1972年1月30日,反對「拘禁行動」的民眾在倫敦德里舉行抗議示威,軍隊向示威者開槍,當場打死 13人,打傷14人,其中一人在數月後死亡。

威傑裡調查

當時的英國首相希思隨即要求英國首席大法官威傑裡勛爵對事件展開公開調查。威傑裡勛爵在1972年4月提交調查報告,把責任完全推在了示威者身上。

報告說,如果這次非法示威的組織者不去製造必然導致示威者與安全部隊之間發生衝突的危險局勢,就不會發生死亡事件。

報告說,沒有理由認為,軍隊會在不首先受到開槍射擊的情況下開槍。總的說來,軍隊沒有出現違反紀律的現象。

這一報告引起了北愛天主教徒群體和遇難者家人的強烈不滿,並且受到愛爾蘭共和國政府的公開質疑。愛爾蘭共和國政府在1997年公佈一份詳細的備忘錄,提出大量新的證據,要求重新就「血腥星期天」事件展開調查。

薩維爾調查

1998年1月,英國首相布萊爾宣佈請薩維爾勛爵主持對「血腥星期天」事件展開獨立的司法調查。同年4 月,薩維爾調查開始。

就重大事件展開獨立司法調查是英國的傳統。根據1921年制定的一項法律,這類調查不受政府和任何其他力量的影響,有傳喚證人和查閱文件的權力,調查結果將向公眾公開。

薩維爾調查歷時12年,耗資2億英鎊,被形容為是英國歷史上歷時最長和耗資最多的調查。薩維爾報告完全否定了38年前威傑裡報告的結論。

報告說,在事件中被打死的13人和被打傷的14人沒有對軍隊構成任何可能造成死亡或傷害的威脅,士兵們沒有任何開槍的理由。

報告說,示威的組織者對死亡事件沒有任何責任。他們一定意識到示威中會出現麻煩,但是他們不會認為將會出現開槍導致的死傷事件。

軍人自我失控

薩維爾報告中的另外兩點結論特別引人注意。

報告說,無論是當時的英國中央政府還是北愛地方政府都與開槍事件無關,他們既沒有策劃也沒有預測到不必要的使用致命武力。報告認為,事件的責任者是當時在現場的20名失去自我控制的軍人。

報告特別提到了現任北愛地方政府副首席部長麥金尼斯在「血腥星期天」所起的作用。報告說,這位愛爾蘭共和軍高級指揮官在事發當天「可能手持自動步槍」,可能進行過射擊,現在無法得到證實。但是報告說,麥吉尼斯沒有從事過為軍隊開槍提供藉口的行動。

有記者在薩維爾報告公佈的當天晚上問麥金尼斯,「你當時手持自動步槍嗎?」他回答,「沒有。」麥金尼斯接著說,薩維爾報告完全把責任歸咎於英軍。

薩維爾報告得到了「血腥星期天」死難者家人的歡迎,也立即被英國政府所接受。英國首相卡梅倫說,他代表整個國家向事件的受害者道歉。

重新評價歷史

從「血腥星期天」事件的兩次公開調查不難看出,在什麼時候重新評價歷史,以及以什麼樣的方式重新評價歷史,同現實的形勢有著密切的關係。

威傑裡勛爵的調查結果在1972年公佈,薩維爾勛爵的調查在1998年展開,其間相隔26年。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首相布萊爾是在北愛和平進程取得重要成果的情況下宣佈重新調查「血腥星期天」事件的。在那之前,愛爾蘭共和軍宣佈停火。在那之後不久,各方簽署了作為北愛和平進程基石的「耶穌受難日和平協議」。

北愛爾蘭衝突曾經被許多悲觀的政治觀察家認為是當今世界無法解決的衝突之一,但是現在人們終於看到了得以維持的和平。這一結果當然得益於各方的努力,但更多的也許是全球政治環境整體變化的結果。

雖然薩維爾報告得到比較普遍的歡迎,但是代表英軍的一位律師批評說,薩維爾勛爵像摘櫻桃一樣挑揀證據,得出的調查結論是不公正的。

為和平而妥協

還有許多人指出,應該起訴和審判那些在事件中負有責任的英軍士兵。另一些人則表示,也應該對愛爾蘭共和軍當年的恐怖行動展開公開調查。但是,這些要求可能都不會得到響應。

英國首相卡梅倫說,妥協是為和平必須付出的代價。他還說,當他有時候和麥金尼斯坐在同一張桌子旁邊的時候,他會感到痛苦,但這是為和平付出的代價。

其實,現任北愛地方政府副首席部長、前愛爾蘭共和軍二號人物麥金尼斯在和卡梅倫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更為痛苦。因為我們注意到,他在當選國會議員之後,從來沒有前往議會大廈履行職責,宣誓效忠女王。

但重要的是,北愛實現了和平。正像卡梅倫所說的那樣,「耶穌受難日協議」是一個痛苦的協議,讓許多犯下嚴重罪行的人走出監獄。但結果是,愛爾蘭共和軍同意結束戰爭,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