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歷史上的「文化滅絕」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2015/6/16報導 1880到1990年代間,加拿大政府強迫15萬原住兒童進入寄宿學校,旨在讓他們融入主流社會。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孩子們的語言、文化和身份認同都被剝奪。同時,許多受到身體、精神折磨、性侵,甚至喪命。經過長達數年的調查,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六月初公布報告,稱這是「文化滅絕」、加拿大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篇章」。 渥太華市中心一家酒店的多功能大廳。我見縫插針,穿過裏三層外三層的等候人群。大廳裏至少有好幾百人,包括從前寄宿學校的學生,他們被稱為「倖存者」,一些人已經上了年紀。同時,還有許多記者小組。 這起事件將向全國各地直播。原住人為主角的故事吸引加拿大舉國上下的關注,這樣的事並不多見。 現場所有的人都在焦急地等待著聆聽盼望已久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報告。 這一刻是長達七年的調查結出的果實,但是,許多倖存者已經等了好幾十年,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許多人對曾經遭受的欺凌深感恥辱,從來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包括家人、朋友,直到委員會的人來到家門口……委員會的調查至少讓他們開始走上心靈癒合之旅程。 而調查本身則更像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一段漫長崎嶇的探索路。三位委員足跡遍布數百社區,行程成千上萬英里,他們甚至曾經親自前往北冰洋邊兒上加拿大最偏遠的地區,傾聽一段又一段受虐待、受凌辱的故事。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調查人員的工作都是殘酷無情的,體能上要有極大的付出,情感上要經歷深重的折磨。現在,他們收集到了證據,加拿大即將面對一個清醒時刻。 委員會主席、著名的原住人法官馬里·辛克萊爾(Murray…

德國和日本不一樣的戰爭反思

資料來源:BBC中文網2015/6/11報導 今年是二戰結束70週年。如何反思戰爭也揭示著一個國家今天如何看待自己。德國的德累斯頓和日本的長崎都是在戰爭中被夷為平地的城市。記者通過對比兩家博物館的不同描繪與詮釋,思索德國和日本戰爭反思之不同。 好,就拿兩個博物館來對照比較一下吧。一個在德累斯頓,一個在長崎。 這兩個城市都被炸成廢墟、成千上萬人喪命。它們是如何描繪戰爭的? 1945年2月,美麗的德國城市德累斯頓兩天遭受英美空軍地毯式轟炸,至少2萬人喪生,實際數字也許遠遠不止於此。就連丘吉爾都質疑過「單單為了增加恐怖轟炸德國城市」的目的。他問,「難道我們都是野獸?」 由此,如果說真有哪個地方代表著德國的受害人身份,德累斯頓當仁不讓。但是,德累斯頓的博物館內,沒有受害人的感覺。 相反,解說將德累斯頓遭受轟炸描繪為籠罩著歐洲許多城市的恐怖陰霾的一部分,包括那些被納粹德國空軍炸毀的城市,比如鹿特丹、考文垂、斯大林格勒、華沙。 德累斯頓博物館並列陳設的展品旨在喚起參觀者的深思:緊挨著德雷頓燒得漆黑的鋪路石,是鹿特丹的鋪路石,1940年,鹿特丹遭到納粹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再過去,是波蘭城市維隆(Wielun)的鋪路石。納粹德國的斯圖卡轟炸機襲擊維隆、打響二戰第一槍。 今年,德累斯頓博物館推出一項大轟炸特別展覽。展覽的導言說,「德累斯頓只是二戰期間被摧毀的數以千計的城鎮之一。二戰自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1945年5月8日德國在歐洲投降結束。」 導言還說,德累斯頓大轟炸挽救了部分生命:如果德累斯頓繼續不受挑戰的存在下去、那些可能被殺害的人,「包括猶太人、政治犯、奴工。」 博物館並沒有淡化恐怖。大轟炸展廳位於博物館頂層,一旁有一個高高的平台,可以俯瞰德累斯頓全景,想一想當年轟炸機黑雲壓城、地面大火熊熊…… 重建德累斯頓:女人排成人龍搬磚 但是,博物館並沒有僅僅描繪戰爭的恐怖,它並不把行動和後果分家,而是把大轟炸融入歐洲戰爭以及戰爭的起因。博物館沒說轟炸是正義的,但是也不指責這是戰爭罪。它描繪的猶如一張複雜的圖畫,讓參觀者自己去深思。 「惡有惡報」 德累斯頓確實經歷了深深的思索。 德累斯頓老市場廣場。當年,6865轟炸死難者的屍體在這裏火化。今天這裏只有一塊小小的牌匾,上面的銘文直譯是,「來自德國、走向世界的戰爭恐怖回到了我們這座城市。」粗略地意譯一下可能應該是「德國發動了戰爭,我們惡有惡報」(reap…

邁向政治受難者補償正義的最後一哩路

「父親被捉後,所有的財產都被沒收,有些財產名義上不是被沒收,但結果是一樣的。像開封街的房子就是一例…那時父親正在受刑,房子就變成空厝,我二伯母從廣東回來就搬進去住。有一天,拿槍的兵仔進來,說『這個屋子已經被人家收去了,你要出去,馬上出去』人家還在生活呢,竟然就這樣把人趕出去,而且不是讓她等到明天再搬,要她立刻就走,傢俱都丟出來。原來有人看中兩間房子,拿了買賣證書,叫在監獄中的父親畫手印,說這間房子已經賣掉了,試想一下,那時父親人還在監獄裡,要怎麼去買賣呢?」 …

台北市議員促六張犁列古蹟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2015/6/2報導 〔記者蕭婷方、涂鉅旻/台北報導〕位於台北市六張犁山區的「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墓區」,為台灣白色恐怖政治死難者唯一的埋葬地點,文史意義可見一斑,昨市議員簡舒培、李建昌至墓園現勘,指出墓區長期缺乏維護管理狀似廢墟,但相隔不到一百公尺的前國防部長白崇禧私人墓區「白榕蔭堂墓園」,卻於二○一二年列為市定古蹟,文化局還預定補助私人修繕近三百萬元。兩人要求市府應立即對墓區進行市定古蹟指定評估,搶救見證白色恐怖時期的重要史蹟。 「近鄰」前國防部長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