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石濤
葉石濤|作者:李禎祥
(本文初次發表於Taiwan…
國語日報
國語日報 |作者:李禎祥
(本文初次發表於Taiwan…
啟明書局叛亂案
啟明書局叛亂案|作者:李禎祥
(本文初次發表於Taiwan…
哀音綿綿--蔡德本與《蕃薯仔哀歌》裡的嘉義朴子左翼青年身影
哀音綿綿--蔡德本與《蕃薯仔哀歌》裡的嘉義朴子左翼青年身影…
哀音綿綿—蔡德本與《蕃薯仔哀歌》裡的嘉義朴子左翼青年身影
作者:曾建元
朴子位於朴子溪入海口,古代往來臺灣海峽的舟船,可以直抵朴子,再由朴子以陸路向嘉義運輸人貨,日治時期,臺灣糖業在朴子和嘉義建有五分車鐵路,位居嘉義縣水陸輻輳交點的地理優勢,使朴子曾經是一個繁華的港市。這個繁華的港市,並不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地方,相反地,朴子人重視子弟教育,毫不吝惜於教育投資,以致造就出朴子文風薈萃、人才輩出的特殊景觀。隨著海岸的上升、河港的淤積,朴子逐漸失去了原來的風華,儘管如此,朴子人仍然節衣縮食,致力於栽培下一代,朴子乃成為日治末期與臺灣光復初期高等教育人才最為集中的少數幾個地區之一。
殖民地的知識青年,往往比一般人對於外來政權無所不在的制度性歧視,擁有更多的理性批判能力,以及感性的浪漫主義悲懷。在臺灣光復前後就讀於大專的知識青年,因為有機會脫離被殖民者的地位,毋寧更激發出他們對於屬於自己的理想國家夢想追求的熱情。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到十月二十五日中華民國接收臺灣的兩個月內,臺灣在無政府的狀態下,居然有大中學生組織臺灣學生聯盟及各分部協助各地治安,以及實施學生自治,社會秩序井然有條理,你可以想像那些學生參與臺灣社會重建和準備迎接祖國重光時的昂揚和感動。
蔡德本是我國著名的英語教育家,長期在臺灣省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任教,也因此定居在臺南市,他被喻為我國臺語劇運先驅,可是,他活躍於臺語戲劇運動的時期,僅止於他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就讀的階段,此後即因受到白色恐怖政治迫害,而從此退出江湖。然而儘管參與的時間維持不久,這也足以讓他在臺灣的歷史上不朽了。
蔡德本一九二五年生於朴子,少年時代即隨長兄蔡德馨負笈日本,他熱愛文藝,獨鍾於戲劇,在東京充分受到小山內董領導的日本寫實主義新劇運動的洗禮,廣泛接觸各種近代戲劇。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劇場運動係由挪威的易卜生(Henrik…
最年長的無期徒刑女性政治犯
最年長的無期徒刑女性政治犯|作者:李禎祥
(本文初次發表於Taiwan…
從《行走的樹》看白色恐怖中的人性
從《行走的樹》看白色恐怖中的人性|作者:…
軍事園區報到。再見了,鳳山招待所
軍事園區報到。再見了,鳳山招待所|作者:…
施水環的家書 承載白色恐怖悲歌
施水環的家書|作者:李禎祥
(本文發表於新台灣週刊第6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