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不能只靠總統道歉

作者:陳俊宏 葉虹靈|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執行長 日前馬總統出席政大雷震研究中心開幕儀式,再次為白色恐怖道歉,並強調認錯、改錯的重要性。檢視政府近年來在轉型正義方面,固曾積極回應民間訴求,如全面清查檔案中夾帶的私人文書。但在許多重大政策上,卻始終與民間期待有相當落差。 例如,在補償政治受難者方面,職司補償業務的「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依法應於三月八日屆期解散。作為一個任務編組並設有落日條款的單位,運作成果本應受大眾檢視與公評。然而長期以來,基金會的運作不僅缺乏透明度,其執行補償業務的績效,處理轉型正義、人權教育推廣議題的專業能力,多次引發外界疑慮。如今在基金會的強力運作下,以尚有案件未審結為由,行政部門在授權法源(亦即補償條例)未修改的狀況下,即以吳前行政院長的口頭承諾,違法延續基金會的存立期間。我們從過去的歷史經驗,恐難對基金會未來的工作績效或成果有所期待,但要提醒行政部門,如此片面修改組織章程的恣意而為,造成基金會運作有違法之虞,是對凡事標榜依法行政的馬總統一大諷刺。 而在追求歷史真相方面,不管是政治受難者、家屬或民間學者,一直大聲疾呼應該放寬政治案件檔案的使用,以利後人從中拼湊歷史事件的樣貌。檔案局雖研擬修法,但顯然未能認識到這項工作的迫切性,並不同於一般修法工作可以徐緩地進行研議。理由是早期的白色恐怖受難者大多已經凋零,若我們不能趁極少數亦屆風燭殘年的受難者尚在世時,以檔案來輔助口述歷史進行研究,三、五年後即使檔案全然開放,我們已經失去求證、比對資訊的來源,又有何用。在公務體系未能體認民間保存歷史的急迫感,與這項工作對後世教育重要性的情況下,如今我們雖然擁有設備精良的硬體,檔案數位化的龐大資料庫,卻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功能,實是一大遺憾。 結合民間專業學習 至於在將傷痕歷史轉化為民主教育素材的方面,去年底雖然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已經掛牌成立。但令人失望的是,至今似乎徒有博物館之名而毫無博物館之實,政府與民間過去都沒有處理傷痕遺址的經驗,因此除公務體系外,也應適當納入民間各專業領域以共同學習,但這樣的民主參與機制,在博物館籌備工作中付之闕如。而博物館理當擁有的專業編制人力也嚴重不足,以至於持續地將核心的研究與展示業務切割委外辦理。除名稱更替之外,我們尚難發現景美與綠島兩個人權園區有實質上的改變。從處理轉型正義經驗豐富的德國回國任職的龍應台主委,是否能在這方面展現與過去不同的認知與格局,外界還正翹首期盼。 推動轉型正義工作,是官方與民間共同討論如何面對威權遺緒的寶貴機會,否則相關議題仍極易在台灣社會引發紛爭,如郝柏村各種言論引發的抗議,或校園內發生的蔣介石銅像存續爭議,都與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知與評價有關,這也有礙台灣社會發展成熟的民主文化。清查遺書案例已經表明,只要官方願意投入資源,確實可以在相關工作有所進展。我們期待政府部門能繼續以實際積極的作為,落實馬總統為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多次表達的道歉,而不致讓總統的道歉淪為口號,屢遭外界譏評。 本文刊登於…

轉型正義 不只是歸還家書

作者:陳俊宏、葉虹靈|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執行長 日昨馬總統在聯合報的專訪中,特別強調政府處理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遺緒上的進展。作為長期推動轉型正義的民間團體,我們樂見總統積極面對相關議題,但也要提醒這項歷史工程的複雜度與政府所需投入的工作,其實遠超過訪談所提及的面向。 首先,白色恐怖真相至今付諸闕如,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白色恐怖案件數量龐大,僅檔案局所藏檔案就有數百萬頁之譜,絕非個別研究者可畢其功,而需要國家投注資源,大規模進行研究。另一個原因,則是檔案局對於政治案件檔案的限縮與保守使用。倘若關鍵檔案都被遮掩或不予公開,研究難以為續,真相無法浮現,總統所謂的「面對歷史,實事求是」,無異於緣木求魚。 其次,總統表示將保留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基金會,以「提醒我們不要再犯相同的錯誤」。對於白色恐怖基金會的積極度、專業度與工作成效,民間歷來提出諸多批評,即使連政治受難者都未必贊同保留。我們認為,提醒後人勿重蹈覆轍的關鍵,不在於特定單位的存續與否,而端視為政者是否有足夠的政治意志與識見,來貫徹處理對於歷史真相的追求、歷史記憶的保存,與對於加害體制的反省。 因此,我們呼籲馬總統,應當仿照其他新興民主國家,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以官方資源與力量,調查歷史真相,舉辦受難者聽證會、處理諸如受難者遭沒收財產的返還,引導社會討論如何處理加害體制等事宜。藉由重現歷史並發掘真相的過程,不僅對於政治受難者的多元樣態,能有更完整的理解,以尋求具體有效的和解政策,同時藉由公開聽證的思辨,進一步啟動公民社會進行公共對話,尋 求社會和解的可能性。 即將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的巴西,即將於明年成立真相委員會。西班牙也方於二○○八年開始處理轉型正義。這項工作只要開始,就永不嫌遲。只有當我們願意正視他人的苦難,負起後續處理責任,才可能擴大這個政治與道德共同體的基礎,否則台灣恐將永遠是個分裂的社會。 本文刊登於2011/12/31…

國家檔案內含政治受難者私人文書申請返還作業要點

國家檔案內含政治受難者私人文書申請返還作業要點 中…

「去史達林化」與「去蔣化」

作者:葉虹靈   近日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將持續推動「去史達林化」,他曾數次表達「史氏雖有貢獻,但他對自己人民犯下的罪惡不該被原諒」,此觀點顯然與出身…

生活在他方 白色恐怖紀錄片巡迴播映活動

生活在他方 白色恐怖紀錄片巡迴播映活動 有那麼一個人、一群人甚至許多人,在威權統治的箝制下,懷著理想前進、生活 他們可能是知識份子、農民、工人或地下黨員 他們踏著或堅定或無心的步伐被捲入歷史的洪流 後來,他們生活在他方 …

景美園區裝置藝術衝突參考資料

政治受難者施明德先生之妻陳嘉君女士,因不滿游文富先生設置於景美人權園區「汪希苓特區」之作品而動手破壞一事,引發各界廣泛討論。 我們認為,此衝突反映出首次經歷民主化的台灣,不管是官方或民間,都尚未理解該如何處理歷史傷痕遺址。但本次衝突,也是開啟我們學習、討論如何共同面對歷史遺產的契機。雖然文建會至今仍無具體改善方案,但民間不同團體早已召開多次座談,從不同角度反省與檢討此次爭議。游文富先生也已經主動表達撤展意願,將邀請受難者家屬共同參與。 本會與同樣關注此次事件甚深的「視覺藝術協會」各自就事件過程整理了相關閱讀資料,希望為事件累積歷史資料,並以此深化社會討論的基礎,期待有助於重新規劃這個台灣唯一保存良好的威權遺址。 1.景美軍法看守所「汪希苓特區裝置藝術衝突事件」參考閱讀資料 …

由卡塞爾7000棵橡樹看景美文化園區的裝置藝術:側談陳嘉君女士拆除游文富藝術作品事件

作者:高俊宏/2009-12 2009 年 12 月初,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發生了一個事件,施明德先生的妻子陳嘉君女士,因文建會請藝術家游文富先生為園區內的汪希苓特區進行地景裝置,似乎有藉由藝術頌揚前軍情局長之嫌…

回應「高檢署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重啟調查偵察報告」

陳文成命案部分 發言代表:謝穎青(陳文成基金會)、林世煜(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前言:陳案屬國內重大案件,歷年來家屬、民間工作者、甚至監察院已經以專書、調查報告等不同形式,提出對於當年檢警偵辦結果之疑點不知凡幾。但此份偵查報告,卻僅是以當年驗屍、調查報告為基礎,再加文飾,絲毫未回應本案諸多重大疑點。此份報告既無就當年現場拍照及錄影,重現還原死者陳屍地點之詳細情形,以判斷命案成因,甚至以悖反邏輯之陳述充斥報告,前後矛盾。試以下文分述我們對於此份報告的幾個疑惑,希望能有機會得到專案小組慎重的回應: 一、…

民主倒退,由小見大

黃長玲(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刊登於…

文建會無視公聽會意見,暗渡陳倉為文化園區鋪路

關於景美園區更名與變更用途一事,在引起輿論關注後,文建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