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將開放判決書檔案查閱

文化部將在十二月十日開放部份判決書文字檔…

TRC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捐款徵信

社團法人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在2013年11月發出募款信,七個月來今共收到640,597元的捐款;獨台會案[根除白色恐怖]T-shirt已贈畢,TRC誠摯地感謝下列捐款人(以姓氏筆劃排序): 定期定額 李建宏(500元)、無名氏(500元)、無名氏(300元)、無名氏(300元) 500元:陳昱豪 600元:許越智 1,000元:Stolojan-filipesco,…

阿根廷球星梅西等協尋「失蹤的孩子」

資料來源:本會綜合外電報導 在出發前往巴西參與世界盃足球賽前夕,阿根廷國家代表隊的三名國手在隊長梅西(Lionel…

泰源事件紀念碑揭碑典禮

今年五月三十日是泰源事件五位政治受難者江…

在民主的基礎上和解記者會新聞稿

由於馬政府遲遲未能正面回應林義雄先生禁食提出的要求,政治受難者與長年推動轉型正義的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下簡稱真促會),今日集結在義光教會外的小公園,齊聲要求,馬政府應面對高漲的反核民意,同意下修公投門檻,還權於民,在民主制度的基礎上為台灣社會的和解而努力。 …

林義雄會是另個受難者嗎

資料來源:本文刊登於2014/4/25蘋果日報論壇 34年前的2月28日,林義雄的母親與一雙幼女,慘遭殺害。當時因美麗島案被捕,從看守所獲准奔喪的他,含淚在醫院寫下:「爸爸工作忙,陪您們的時間少……看到您們那種歡樂的神情,爸爸就更想為您們去追求一個更完美的社會」。正是這樣的關懷,使他與許多政治受難者一樣,在戒嚴時期前仆後繼地以青春與生命推動了台灣的民主轉型。然而,他們的理想,並未完全實現,台灣的民主體制與政治文化,歷經20多年的發展,仍然存在著許多威權遺緒。林義雄堅持多年的核四公投,正是對威權遺緒的挑戰。 核四的興建是威權統治末期的產物,民主化初期國民黨挾國會多數,以違反民主程序的方式編列核四預算,在在都顯示這個政策欠缺民主討論的基礎。公投本是民主社會中強化代議政治的體制,因為這樣的制度設計,會讓代議士在為人民做出決定時,更為謹慎。然而,鳥籠公投的設計,不但無法強化代議政治,反而限縮人民權利。在核四議題上,人民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早就隨著政策的不透明、官學並未利益迴避、核四包商層出不窮的爆料而消失殆盡,馬政府所謂的「安檢」前提根本不存在一般人心目中。…

行政院血腥鎮壓行動背後看不見的手

「魏地拉(Jorge Rafeal Vedela,阿根廷獨裁者)將軍出於自己的意志--我堅持重複一次,出於他自己的自由意志,成為世界歷史上,參與血腥而似乎永無止盡的刑求謀殺者的一分子。那些施行拷打的阿根廷鷹犬,也同樣出於他們的自由意志,來執行他們令人生懼的工作。他們是自己想要這麼做,並且也這樣做了。所以他們不可能被饒恕。也同樣不可能獲得國家和個人的和解。」──〈施行拷打者有靈魂嗎?〉薩拉馬戈雜文集(2012)。 警方為驅離323佔領行政院的民眾所採取的暴力行為,在事發後隨著民間的文字與影像紀錄陸續公佈引發國內外輿論譁然。網路上也開始流傳一段前東德柏林圍牆警衛射殺穿越邊境民眾,在兩德統一後遭司法究辦的故事,當被告的律師辯稱衛兵僅是依法行事時,法官卻指出作為警察,不服從上級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是無罪的,調整槍口一釐米,是一個心智健全者應主動承擔的良心義務,而判其有罪。此例被廣泛援引來討論警察執法尺度、壓迫體制內的個人是否絕對服從命令等議題。但這只是柏林圍牆警衛故事的一部分。 在柏林圍牆倒塌後,是否追究射殺穿越邊境民眾之警衛、上級長官、甚至是領導人的責任,成為社會議論焦點,有些案件甚至從德國國內法院一路打到歐洲人權法院,辯論主軸從阻卻違法事由、禁止溯及既往原則等法治國與基本權的保障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可適用,延伸到如何從歐洲人權公約的觀點,來考慮警衛射殺行為在東德法與國際法架構下是否構成犯罪等,成為當代轉型正義討論獨裁或威權統治下之個人責任的重要素材。 除了那段廣為流傳的法官諍言之外,還值得注意的是,在某些案例中,遭到追究責任的並不只是開槍的前線警衛,也包括高層的領導人。例如,1994年聯邦普通法院曾以「間接正犯」來判決東德政治領導人,前國防部長暨軍事總司令Heinz…

記憶另一起二二八的責任(葉虹靈)

(本文發表於2014年2月28日天下雜誌獨立評論,作者為當時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 逝去的不祇是母親和女兒 大地祥和,歲月的承諾 眼淚深深湧溢三代不冷的血 在一個猜疑黯淡的中午 告別了愛,慈善,和期待 逝去,逝去的是人和野獸 光明和黑暗,紀律和小刀 協調和爆破間可憐的 差距。風雨在宜蘭外海嚎啕 掃過我們淺淺的夢和毅力 逝去的是夢,不是毅力 在風雨驚濤中沖激翻騰 不能面對飛揚的愚昧狂妄 和殘酷,乃省視惶惶扭曲的 街市,掩面飲泣的鄉土 逝去,逝去的是年代的脈絡 稀薄微亡,割裂,繃斷 童年如民歌一般拋棄在地上 上一代太苦,下一代不能 比這一代比這一代更苦更苦 ─楊牧,悲歌為林義雄作 一九八零年,距離二二八事件已逾三十年,但此議題仍是島上禁忌,要再過六年才有台灣人權促進會舉行紀念座談首開民間先例,為翌年啟動的平反運動之發軔。此後隨著民主化的進程,二二八平反風起雲湧,不但已有國定假日,近年來總統例行道歉、賠償金發放,官方先後發布兩次調查報告,釐清事件始末與官員責任歸屬,達成階段性的轉型正義目標。但發生在八零年二月二十八日的另一起悲劇,雖然當事人的人生看似已翻過新頁,但歷史與正義的頁面,尚有許多空白待補。 這件造成三死一重傷,後被濃縮為「林宅血案」四個字的悲劇,隨著當事人持續投身政治具有的全國知名度,對社會來說,似乎相當地淡去了事件本身的悲愴,模糊了它原本該在社群中所處的記憶定位。既然家屬已然走出陰霾,案發地點也成為傳播愛與信仰的義光教會,我們如今是否需要、為何需要、應該如何記得這件事?試著回答問題前,不妨先回到事件本身。 案發翌日,警政署專案小組公佈第一次偵查報告的勘驗所得:「屍體三具,相驗結果:1.林游阿妹,身中十三刀,計前胸六刀,後背三刀,右指抵抗一刀,左手臂後三刀,頸部一刀係致命傷。2.林亮均、林亭均,均背後一刀深及肺臟喪命」,她們分別是60歲與6歲。倖存的林奐均時年九歲,背部傷口五處,左前胸口一處。一週後,刑事警察局長曹極在省議會表示:「有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的信心可以破案。當時被官方與媒體設定的犯案對象性質是:匪諜、台獨、國際陰謀份子三合一敵人;具體人選則有時常來台、與黨外人士交往甚深的外籍學者家博(J.…

2014「抗議高中課綱粗暴亂調,守護臺灣民主法治;要求撤回高中課綱微調,捍衛教育多元價值」教育文化界聯合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本會參與發起,要求撤回本次高中課綱微調記者會,會後新聞稿如下,邀請各界持續關心議題,並加入連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