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之路──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研討會

時間:2008年7月5日(六)下午2:00--4:30 地點:台灣人權景美園區「會議室」 (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131號,電話02-2218.2438) 主辦單位:…

『德光掠影-德國歷史三部曲』專題活動

活動日期:2008年6月13日~ 6月21日 活動地點:台北市青島東路7號4樓…

要求追究瓜地馬拉大屠殺的真相

資訊來源:譯自人權優先網站 在瓜地馬拉主教遭謀殺週年前夕,我們要求追究那些大屠殺的真相 十年前,知名的人權鬥士吉拉第主教(Juan…

2008年綠島人權藝術季「監獄博物館」國際座談會

2008年綠島人權藝術季「監獄博物館」國際座談會 …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政治案件受難者訪談計畫培訓工作坊

在台灣威權統治的恐怖時代中,有無數的政治…

從60年代青年運動看 424刺蔣案與台獨運動今昔

活動網址玫瑰古蹟 1960年代是全球大學學生運動澎湃發展的年代,反集權、反獨裁、反戰、支持弱勢民族的獨立運動及校園民主是主要的訴求。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捷克「布拉格之春」、法國學生和工人聯手促成的「五月革命」、切格拉瓦帶領貧農及礦工,針對當權者所發動的一連串革命行動…,這些運動有成功,也有失敗,但都是那個時代的必然。 思想的風潮影響了在島外的留學生。有2個留學生深受大環境的感染,當知道權力者就近在呎尺,決定以實際行動捍衛民主價值。他們失敗了。但他們的作為,卻也讓島內的領導政權體會到民心思變,從而間接地加快台灣島內的民主化。 歷史的潮流是一直往前邁進,前後相連的。當下,未能達到目的,不代表永遠不會成功;當下,未能達到目的,也不代表永遠會被忘記。 本次論壇正希冀開始比較嚴肅地累積和「四二四刺蔣案」、乃至台獨運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論述。也更歡迎年輕學子加入討論,一起和與談人建構出那個大時代的輪廓與探討種種的必然事件。 當1970年的4月24日,在美國紐約市中央公園附近的廣場飯店,當時還在康乃爾大學社會學研究所讀博士的黃文雄開槍刺殺蔣經國,不過卻未成功。連同被捕的,還有當時在紐約擔任建築師的鄭自才。 38年過去了。我們到底應該怎樣來看待這件事情呢?這件事情「真正」的來龍去脈又到底是什麼呢?他們自己又是如何看待這個事件呢?這件事情對往後的台獨運動發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這件事情又對當時掌權的中國國民黨、乃至整個台灣的政治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論壇企劃撰寫:許維德(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論文發表人: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附研究員) 陳佳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與談人: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張炎憲(國史館館長) 黃文雄(事件當事人、現為人權運動工作者) 鄭自才(事件當事人、現為建築師、畫家) 現場演出:美國人權舞蹈大師Eleo…

禁錮青春自由行 [2008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

綠島,不僅是許多年輕人嚮往的度假勝地,也是見證台灣人權史的重要地標。 為了讓年輕一代瞭解前輩們為人權所付出的心血與貢獻,安排青年們走過1950~1980年代政治受難者從台東到綠島的行程,藉由不同的「監獄體驗營」、「時光重返」旅行方式,讓青年們感受當時無數青年為了爭取人權、自由,所承受的種種磨難與艱辛;同時,也讓青年們透過與政治受難者的對談、相互交流,貼近受難者的生命經驗,使青年體悟、珍惜台灣得來不易的人權與民主自由,進而付諸行動,守護人權、民主、自由的精神與價值。 *********************************************************************************** 活動網址人權之路體驗營 一、活動時間地點 時間:5/16(五)~5/18(日),三天兩夜 地點:綠島人權園區(綠島鄉公館村將軍岩20號) 二、參加對象:凡18歲—35歲青年,對文字報導或影像紀錄有經驗或興趣者 三、人數限制:40人(名額有限,主辦單位保留篩選權) 四、隨行講師:…

「和解與改變」系列論壇

主辦單位: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社區營造學會、外省臺灣人協會、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 聯絡電話: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02-2365-6515 外省台灣人協會…

「戰後台灣報人、報業與轉型正義」研討會

「戰後台灣報人、報業與轉型正義」研討會 主辦單位:吳三連獎基金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活動時間: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8:30~17:30 活動地點: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台灣民主紀念館正對面) 詳情及報名事宜請洽吳三連基金會 一、緣起╱目的: 台灣自1987年宣佈解嚴至今已歷21年,自1988年解除報禁以來,也剛好滿20年,這20年多來,台灣媒體表面上已經解嚴,但媒體生態與心態是否已經真正解嚴了? 台灣報業從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隔年(1950年)實施「戰時節約用紙辦法」,限制報紙發行張數為一張半,1951年實施「限證政策」,即為報禁的濫觴,一直到1988年報禁解除前,各家報紙發行張數都限定為三大張。報禁期間,台灣媒體在威權統治下,受到有形與無形的黨國控制,往往因一紙限令,鎖住人民的聲音,但卻鎖不住台灣人追求言論自由與探尋真相的渴望。 戒嚴時期,台灣報人與報業走的坎坎坷坷,報刊被停、記者被捕判刑,各種政治、經濟性的干預始終不段,許許多多報人與資深媒體人,為台灣民主運動與新聞自由付出慘痛的代價,但仍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挑戰制度,突破現狀,不斷吶喊,為的是要衝破那個禁錮人心的籓籬。報禁解除之後,台灣從媒體禁錮、言論的箝制走到大解放,報紙生態除邁向市場機制,呈現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同時因政黨政治立場分殊,報紙的言論立場也壁壘分明。 2000年政權移轉後,媒體更是蓬勃發展,報禁前因黨國體制所建立起的媒體勢力與價值觀雖已稍獲改善,但整體媒介生態,因報禁期間經由黨國體制所建構的龐大媒體拖拉斯,以及由中國文化價值觀所建立的各種媒介優勢人口,仍然凌駕台灣主體性的本土論述﹔加上報禁解除後,由經濟力量主導的媒體生殺大權,替代了類似李萬居﹑吳三連等文人辦報的文化特質與堅持,使得台灣的主體論述的言論主導權,仍然屈居於劣勢,台灣新聞發展面臨嚴重的扭曲,新聞報導看到圖像,卻看不到真相。 台灣如此不平衡的媒體生態,前倫敦經濟學人(The…

三月婦女節,向王培五致敬

本活動由台灣和平草根聯盟籌備處及外省台灣…